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CAA),当今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也是国际创新管理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展之后,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现在已经隐隐超过了1898年创建的经纪公司鼻祖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成为了业界一把手。
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以未满二十年的小辈之姿超过百年老店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是因为公司在迈克尔-奥维茨(Mchal。Ovtz)的带领下,改变了整个娱乐行业的历史。迈克尔-奥维茨在1990年、1991年、1992年连续三年被“映(Prr)”杂志评选为好莱坞最有权力的人,他也被公认为好莱坞第一经纪人。
迈克尔-奥维茨之所以超过了威廉-莫里斯,被认为是整个娱乐产业里标志性的人物,不是因为汤姆-克鲁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肖恩-康纳利(San。Connry)这些人成功背后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是因为他为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提出了两个提案,两个改变整个好莱坞格局的提案。
第一个是打包计划,也就是把明星演员、明星导演和制作团队打包成组,签约给电影制片厂,这种打包计划是互利的做法,给经纪公司和制片厂都带来了很大的利润收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同时也让经纪公司开始逐渐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打包计划分为两种情况,举例说明,比如说2004年的一个打包组合,包括了杰克-布莱克(Jack。Black)、本-斯蒂勒(Bn。Stllr)、威尔-法瑞尔(Wll。Frrll)等人,只要有一个人签约了一部电影,其他人都可能会“友情”出现在这部电影里,甚至是出演重要角色。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就是经纪公司拿到了一个剧本,认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他们就在自己旗下的艺人之中将导演、男主角、女主角、编剧以及其他幕后工作人员都配置了,包装成为一个剧组,直接向电影制片厂推销,只要签约,就意味着把整个剧组签约下来。
这种打包计划往往能够带动整个经纪公司的业务,换而言之,也就是尽可能的挖掘明星效应:电影公司想要用他们经纪公司的演员或者导演,很可能就会连带着用一大批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同样,三线演员想要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只要进入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就可以赢得和大牌合作的机会,这就让经纪公司成为了演员、制片厂都希望合作的对象。
当然,反过来,电影制片公司往往也能够降低成本,签约一个大牌,然后物美价廉地获取一大堆“赠品”,而且这些被经纪公司打包在一起的艺人大部分都关系亲密、吸引观众群体也十分相似,票房号召力的叠加效果十分明显。所以,电影制片公司也愿意支持这种计划。
迈克尔-奥维茨为整个行业注入的第二个计划则是资源共享。
在此之前,经纪公司的行规是:每个经纪人都有自己的客户,同一家经纪人公司的经纪人不会为其他经纪人的客户寻找工作机会,国际创新管理公司就是典型如此的。但是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的做法却是共享资源,没有经纪人个人的客户,只有公司的客户。
当然,布拉德-皮特的经纪人是马丁-鲍姆,这样的划分还是会区别的,但是其他经纪人手中有适合布拉德的工作,也都会介绍给马丁,进行共享,然后最后由公司进行分红。资源信心共享、资源平台公用,这样就在同事之间创造了一种融洽的合作气氛。
这样一来,其他经纪公司面对的竞争就会是整个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而不是单个艺人,胜负概率自然是小了许多。
另外,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还要求,不管是艺人签约仪式、映式,还是颁奖典礼,经纪人必须三五成群出场,统一着装,甚至还要同一个声音,这对于其他经纪公司来说就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除了这两个提案之外,迈克尔-奥维茨还打破了一个惯例,那就是想方设法挖墙脚!不折手段。
在1975年之前,洛杉矶经纪公司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有一家经纪公司在谈判的艺人,其他经纪公司就不准插足,直到艺人做出决定为止——即使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经纪公司在谈艺人,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也不准插手。但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成立之后却不管这些。
曾经有媒体这样形容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蝎子要过河,只能请求鳄鱼帮忙,但是在鳄鱼靠岸的瞬间,蝎子尾巴上的毒针刺入了鳄鱼的皮肤。”他们就是依靠这种蝎子过河的模式,迅速展壮大,逐渐超越了培养出迈克尔-奥维茨、马丁-鲍姆、罗兰-帕金等人的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同时,也逐渐超越了电影制片厂,将好莱坞的话语权转移到了经纪公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