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第682章 682 马太效应(2 / 2)

巨星 七七家d猫猫 1986 字 2022-10-28

在“好莱坞报道”看来,“兰开斯特先选择了八百万美元成本的‘低俗小说’,而后选择了两千八百万成本的‘生死时速’,似乎一夜之间,雨果就和低成本独立电影缠绵得难舍难分了。在当今电影制作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兰开斯特拒绝了六千万成本以上的所有作品邀约,一心一意地专注在低成本制作之中,这让人不禁怀疑:难道兰开斯特是放弃了事业展吗?

在经历了‘哈德森之鹰’等连续三部高投资作品的惨败之后,兰开斯特似乎陷入了一种恐慌的境地,他现在更加固执地坚持在低成本作品领域之中,其实就是在降低作品风险的一个举动,如果作品失败了,承受的损失也势必不会那么惨痛;但作品一旦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毫无疑问,这可以算是一个明智的策略,但却显得束手束脚,保守而缺乏上进心,这对于竞争激烈的好莱坞来说,绝对不是生存下来的最佳手段。面对挑剔的观众、麻烦的影评人和严苛的专业人士,如此保守而谨慎的选择,只会让兰开斯特身上的巨星光环逐渐黯淡。

也许,低成本的‘生死时速’即使失败也没有大碍,但兰开斯特却忽略了另外一件事,持续参与小成本制作,只会让围绕在兰开斯特身边的星光渐渐消失,然后一点一点磨灭他成为顶尖巨星的可能。所以,也许,他正在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好莱坞报道”对“生死时速”没有太过苛责,但却用“自杀”这样的形容词来表示对雨果选择的不认同,其实他们聚焦的核心焦点也就是雨果没有接受一千五百万美元片酬出演大制作,放弃了一步登天成为顶尖存在的机会,这对于雨果未来事业展都是一个致命打击。

但换一句话说,“好莱坞报道”也和“综艺”一样,并不看好“生死时速”能够打破固定思维取得成功。

不仅仅是“好莱坞报道”和“综艺”,“旧金山纪事报”以“兰开斯特又一次充满问号的选择,连续第二次失败?”为标题进行了撰文报道。

“今日美国”则以“两千八百万美元投资迎来‘一千万先生’”这样具有反讽标题的新闻,对这一次“生死时速”进行了报道。

“娱乐周刊”选择了“兰开斯特与新人导演、新人编剧、新人制片的碰撞,莽撞还是远见?”这样的标题进行了讨论,在新闻的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雨果太过急于证明自己,很有可能弄巧成拙,只希望这一次的失败不要带来‘哈德森之鹰’式的后果。”

之前几次交锋之中都和雨果碰撞出火花的“纽约邮报”标题十分直接,“自毁式选择,名利场迷失方向”,他们认为雨果现在对于自己的票房号召力过于有自信,选择了“生死时速”是有原因的,“低廉片酬所换来的势必是兰开斯特对剧组的话语权,布洛克和迪卡普里奥的加盟都可以看到兰开斯特的身影”,评论表示,雨果这是在逐渐朝着制片领域伸手,显示出自大狂傲的一面,连续四部作品的成功显然让雨果彻底迷失了方向,“这将会是一场灾难。”

整体而言,专业媒体都普遍不看好“生死时速”的展前景,甚至认为这是比“低俗小说”还要可怕的一场灾难,毕竟“生死时速”就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如果票房失败了,那就是一切失败了,没有给雨果演技挥功力的空间,也没有其他回旋的余地,票房定生死。

当尼古拉斯-麦克伦翻阅着这些新闻报道时,不由觉得十分有趣,看着媒体同行们打着为雨果着想的旗号,然后不断向雨果狂轰乱炸,直接证实了他和雨果之间对于这些媒体的讨论和判断,这对于尼古拉斯来说,实在是别有风味的一副景象。

这些新闻报道一个个分析得都十分给力,彷佛雨果真的面临一个十分可怕的糟糕局面一般,但尼古拉斯却是一眼就注意到了,所有媒体都没有提到“生死时速”的剧本问题。虽然目前剧组没有公布详细内容,但故事梗概就足以看出这个剧本的新意了,这也是雨果愿意选择这个剧本的最重要原因,但却偏偏被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忽略了。

所以说,媒体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他们追逐事实,但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位置所折射出来的观点,却都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具有强烈的欺骗性,即使尼古拉斯自己就是这个行业中的一员,也不由觉得兴趣盎然。

不过,尼古拉斯注意到了一个很特别的景象,他很确定,其他媒体同行也很快就会注意到了,即使这一次注意不到,下一次也势必就会完全浮出水面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