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耶律大林却笑容更盛道:“我大辽对于真正的人才,向来不吝超擢,哪怕他资历尚浅,也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磨练,以使他早担国家大任,断不会让明珠暗投的。”顿一下,语带嘲讽的望着陈恪道:“让一位状元郎,去判武学院,怕只有南朝这种‘人才过剩’的地方,才能干的出来吧。”
宋朝君臣又一次窘了,便听陈恪淡淡道:“是我自己坚持要去武学院的,朝廷能答应,便是对年青官员的厚爱和栽培。再说状元也只是说明某次考得好,与能力无关,贵国的那位状元郎,不是最好的例子么?”张孝杰连番躺着中枪,在千里之外连打了两个喷嚏。
“嘿嘿。”耶律大林笑道:“学士说得好听,但南朝文尊武卑异常严重,据说十几年前曾经设立武学院,但后来因为招不起生来,九十天就关门歇业,不知道学士这次能坚持几天?”
“我已经坚持一百天了。”陈恪微笑道:“况且我朝不存在什么文尊武卑,而是偃武修文,倒让北朝误解了。”
“偃武修文的话,还办什么武学?”耶律大林嘲讽笑道。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陈恪不卑不亢道:“恶邻在侧,我大宋安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学士说的‘恶邻’,是指我们大辽?”耶律大林冷笑道。
“我说的是党项。”陈恪淡淡笑道:“我听说契丹人最是信守承诺,如果能严守盟约,自然是友好睦邻了。”
大殿中的众人都看出来了,这耶律大林实在不是陈恪的对手。陈恪看似一直水来土掩、防御为主,却让耶律大林拳拳打在空处,回合一多,契丹人的挑衅就成了癞皮狗似的纠缠,恶行自现,而陈恪自身却不会被贴上好斗的标签。
“倘若我们不遵守呢?”耶律大林粗声道。
“我大宋军民日日北望燕云,心怀金瓯完整之念,但大宋乃君子之邦,既然有盟约在先,国内纵有怨气,亦会严格遵守。”既然升级到事关国体,陈恪也就理所当然出剑了,冷笑道:“要是北朝背盟,我朝自然也没有必要再被盟约限制,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为辽主在汴京城,建一座符合身份的宅邸。”
“你……”耶律大林气坏了,瞪眼大笑道:“就凭你南朝也有那本事?”说着对萧峰道:“原来陈学士也是个大话王!”
“其实我们大辽,也曾商量过为大宋皇帝在中都城盖好府邸,只是我皇仁慈,见两国交好数十年,不忍让百姓受苦,才愿意与大宋睦邻相处。”事关国体,萧峰也只有搭腔道:“但真要开战的话,南朝拿什么,抵挡我北朝的百万铁骑?”
“请问贵使。”陈恪笑着夺过主动权道:“如今的辽朝,可有圣后、圣宗、韩德让、萧达凛那样的人物?”
萧峰只好摇头,那些高山仰止的人物,实在令后辈抬不起头来。
“六十年前,他们倾全国之兵南来,是个什么结果?要不是我真宗皇帝仁慈,不忍杀戮太重、让两族百姓受苦,恐怕就算那母子俩突围回去,也会死于内乱吧!”陈恪冷着脸,一字一句道:“贵国真有和我大宋你死我活的勇气么,我想贵使贵为枢密,应该比我更清楚!”
萧峰登时面色难看起来。因为眼前这个人,显然看到了辽国国家制度,最核心处的那个致命缺陷。
每个国家的开国者,都想设计出一种尽善尽美的制度,以求统治可以千秋万代。然而人的智慧有限,再好的设计也会有缺陷,如果不能妥善改正的话,终将会要了这个王朝的命。
宋朝的问题自不消说,单说辽国这边,一言蔽之,它的死穴就在于它的军制上。即所谓的‘斡鲁朵’,它就像是唐和五代时的藩镇,让国家始终都保持着旺盛的军队实力,并且同时还不断滋长着‘尚武’的风气。
因为它能让军人出头露脸,能让斡鲁朶的领获得财富、领地和奴隶。而皇帝,不过是其中最大的斡鲁朶罢了。归根结底,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因为他的部族比别人强大。所以为了维持皇室的地位,皇帝自然要小心保护好自己的实力。
同理,其它斡鲁朶的领主……那些王爷们,自然也要保存实力。在弱肉强食的草原民族,弱小了就要被吃掉,这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真理。
这些人物转过来就手握兵权,于是更盼着打仗,这样循环下去,每打一仗,军队的实权就不断地下放到军队脑、斡鲁朵领的手里,辽国的皇帝就逐渐被架空了。
一切都像曾经的中原,藩镇铸就了辽人军力的强大,却也使帝国始终笼罩在叛乱的阴影下,且每一次都会危及到皇室的存续。有这柄达摩克斯之剑高悬在上,辽主怎么可能与南朝倾国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