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五大名窑,黑定珍品(2 / 2)

拣宝 2420 字 2022-10-28

“无知。”

一瞬间,严老恨其不争道:“你既然知道黑定是白胎黑釉,那么也应该清楚,所谓的白胎白骨,那是白中带微黄的颜色。况且茶盏搁得久了,又沾染不少黄泥,自然更加黄浊了。只要把浊垢擦去,自然看得见白胎……”

说话之间,严老双手拿起茶盏一翻,只见清洗干净的底足果然变白了许多,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胎足的坚质细密。只要这样细致的胎骨,才可以把盏壁做得那么薄。

“另外,你们应该清楚,与之前制瓷的正烧不同,定瓷用的是覆烧法。覆烧法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还能节省燃料,又能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不过也有明显的缺点……”

此时,严老把茶盏正放在桌上,指着盏口说道:“现在东西洗干净了,你们也应该看得很清楚,盏上有芒口,这是覆烧留下的显著特点。”

所谓覆烧法,就是将碗盘等器皿反扣着焙烧。这样一来,尽管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但是为了防止瓷器相互粘贴起来,所以口沿不能施釉,要露出骨胎,所以称为芒口。

“难怪严老刚才摸了摸盏口,就突然大谈白猫黑盏的典故了。”一个掌柜笑叹道:“原来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这是黑定盏。”

“你们懂什么。”严老突然叹气道:“刚才我还以为只是普通的黑定,等到东西还原本色之后才觉这竟然是官窑黑定。早知道我宁舍去一张老脸,也要把东西抢过来。”

“官窑黑定!”其他人又是一惊。

要知道定瓷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普通民窑,创烧于唐代,默默吸收刑窑白瓷的技术,经过了几百年的积累,然后厚积薄,终于在北宋中后期开始为宫廷烧造御用器具,成为了所谓的官窑。也就是那个时候起,才与钧妆官哥并列,号称五大名窑。

民定与官定肯定要区分开来,免得大家以为定瓷件件是精品,其实也有质量不怎么样的,只有官定瓷才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显然,严老认为眼前这个茶盏,应该就是官定,曾经的宫廷御用物品。

“严老,你这话的根据是什么?”

这是不在责问,而是十分认真的讨教。

“你们要注意观察……”严老也没有敝帚自珍,慢慢解释起来:“古代有些文献中提到,一开始的时候,北宋宫廷之所以不用定瓷,就是因为有芒的原故。但是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在芒口上镶嵌了金银,就提高了档次,终于让宫廷接纳了定瓷。”

“你们来摸一摸盏口的边缘位置,是不是有细微的痕迹。”严老指点道:“这是常年累月镶嵌金边银边后留下的压印。”

借着这个机会,一帮掌柜纷纷上手触摸茶盏,仔细感受黑定瓷的细腻质地与乌亮光泽。然后也不用严老怎么解释了,这样的品质如果还不是官定,那真是天理难容。

“嘿嘿,总算是见着五大名窑珍品名瓷了。”

“以前只是在博物馆见过,现在这样近距离感受,还能上手鉴赏确实是头一回。”

“今天喜鹊落枝头,赚大了……”

从几个掌柜的窃笑声中就可以知道,他们压根就没有怀疑严老的判断,而是想找个借口好好的把玩鉴赏黑定茶盏罢了。

“上手归上手,别弄残了,不然把你们全卖了也赔不起。”严老厉声道,看似是警告,却何尝不是一个变相的提醒。

适时,郝宝来小心翼翼打听:“严老,我也知道定瓷很珍贵,不知道这个黑定茶盏,又该值多少钱?”

“总是提钱,俗不可耐。”严老皱眉道:“这样的稀世珍宝,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在有的时候,甚至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郝宝来顿时尴尬一笑,心里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天下肯定没有用钱买不到的物品,只是在于钱多与钱少的问题而已。

“郝兄,你也别不信。严老说得很对,这样的珍宝确实是有钱也买不到,因为在市场上根本没有。”高德全笑道:“我想想看……好像是在零二年的时候,香港佳士得秋拍曾经有过类似这样一件油滴斑纹黑定盏拍卖,之后十年过去了,却再也没有同样的珍品出现。”

“注意,我说的是珍品名瓷,不是普通的黑定。”高德全提前声明,免得郝宝来翻查记录现有黑定拍卖,然后责怪自己撒谎。

“我懂。”郝宝来点头,十分好奇道:“那个珍品黑定盏拍了多少钱?”

“记得不太清楚了。”高德全仔细思索,不太确定道:“好像是一千三百多万港元吧。”

“一千三百万……”

郝宝来咋舌,他可是明白人,自然清楚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艺术品成交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那么眼下个黑定茶盏又该值多少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