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只是巧合。”这个时候,古先生忽然说道:“只是几条线,或者是画师无意中勾勒形成,根本不代表什么含意。”
“嗯?”
一瞬间,王观愣住了。听这话的意思,古先生应该知道朱大先生,但是他为什么不承认东西是赝品呢?难道是有什么蹊跷?
事实上王观也猜对了,所谓的蹊跷其实就是面子问题。
实际上海关查获了许多古董瓷器之后,立即聘请了一帮专家过来鉴定。这些专家之中就有古先生,尤其是这个永乐青花大盘,更是他亲自鉴定,最终肯定是真品的东西。另外也是他告诉方明升,海关要拍卖这样的珍宝。
可是现在王观却说是赝品,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叫古先生怎么能够淡定得下来,所以不假思索就反驳起来。
然而,话一出口,古先生也有几分后悔,但是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落不下这张脸,只得死撑下去,继续说道:“你觉得是赝品,有什么证据吗?”
王观微微皱眉道:“古先生,暗记本身就是最大的证据……”
“这话不对。”古先生立即摇头,驳斥起来:“鉴定东西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你可以从造型、胎质、青花料、纹饰描绘等等情况来判断真伪,不能只凭借一个莫名其妙的记号,就觉得东西是赝品。”
也要承认,明知道古先生在强词夺理,但是这话未尝没有道理。不过他以为排除了暗记,就找不出假的地方来了?那太小看王观了。
“既然古先生有心指教,那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此时,王观胸有成竹道:“众所周知,永乐朝跨越了二十二年,而且随着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乐一朝前后期瓷器质量生很大变化。”
“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永乐瓷器的详细断代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毕竟在瓷器底足写款,那是从永乐开始的,但是永乐时期的瓷器底足,未必都写有款。”
这个时候,王观微笑道:“当然,这个大盘是例外,它是有款识的,底足是永乐年制四个篆书款,就是这个小小的款识,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你是想说,这个年款不对?”古先生皱眉道:“虽说永乐瓷器款识较少,缺少了十分直观的对比,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不是仿款。
所谓的仿款,那是指仿古瓷中出现的款。仿制永乐瓷器的事情,在正德年间就开始了,不仅是仿制瓷器,甚至直接书写永乐年款。从正德开始,一直到嘉靖、万历、康熙、雍正,甚至清末民初都有这样的仿款出现。
然而,历代的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大类,字体和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是臆造的仿款,所以与真款比较有显著的差别。
不过,古先生却是觉得,只要能够确定不是仿款,那就是真款了。
这样的结论,王观不置可否,只是笑道:“我没说这是仿款,而是伪款。你没有觉得这样大的一个巨盘,款识却只有方寸大小,就显得非常不协调吗?”
“当然,这只是其一。”
在古先生反驳之前,王观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谈谈胎质问题了。”
“永乐年间,属于烧造青花瓷的展时期。尽管可以烧制永乐甜白这样的精品,但是由于工艺还不成熟,所以精品往往十分稀少。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永乐时期的瓷器,胎质很白,却并不是纯白,而是接近象牙白色。”
王观笑道:“所谓的象牙白,其实也略有几分黄色。尤其是这样的大盘,由于施釉技术不完善的原因,当时只能刷釉,所以容易造成釉面厚薄不均匀的情况,并且随着釉厚薄程度而产生一定的呈色变化区间。”
“这是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瓷器最大特点,一直到成化年间,改用吹釉法施釉以后,才没有了这样的状况。”
说话之间,王观示意道:“但是你们注意看,这个大盘通体洁白无暇,就算有橘皮釉痕迹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任何色区渐变,这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常说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
瓷器也是一样,肯定有时代工艺的限制,如果超脱了这个工艺的范畴,直接来了一个***,那绝对有蹊跷。要是小盘子,或者还可以用偶然现象解释,但是直径六十厘米的大盘,对于工艺的要求更高,不可能完全没有丝毫瑕疵。
“古先生,你怎么看?”王观觉得自己已经讲述得十分清楚了,这也多亏了当日钱老的指点,他才轻易现这个明显的问题。
当然,要是古先生依然嘴硬,那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鉴定东西本来就是要讲理,可是人家都不打算讲理了,直接无视你的论点,你说得再有理也没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