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还是周老比较冷静:“画面的笔法风格,只是判断的依据之一而已。不要忘记了,除了李龙眠以外,元代的画家张渥,也有这样的本事。”
“易之说得对。”
此时,旁边有人赞同:“张渥师法李龙眠,得其清丽流畅之风,以白描人物著称于世。明清以来,他的线描技法更被奉为人物十八描中铁线描典范,有李龙眠后一人、绝妙当世的美誉。最重要的是,九歌图也是他的成名代表作。”
“你觉得这是仿作?”
没人觉得是赝品,毕竟在场都是大行家,是不是赝品,几乎一眼可以看得出来。
不过,如果是临摹之作,那就另当别论了。毕竟,不能否认的是,一些临摹的作品惟妙惟肖,就算是专家,也不敢认定自己的判断一定百分之百准确。
这是一个让人比较尴尬的事实,对于鉴定师来说,不怕赝品,就怕老仿的东西。因为老仿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流逝,自然把一些破绽抹去了。这种情况下,自然给后人的鉴定带来一些困难,仿佛模棱两可,不太好判断真仿。
“老陈,你上。”
就在这时,有人催促道:“快看看,这些款印有没有什么问题?”
所谓术业有专攻,显然那位陈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款印这一块的。对于款印方面的知识非常渊博,甚至本身还是一位金石篆刻家。
陈专家出马,不仅是顶俩儿,顶十个都不成问题。片刻之后,他就有了结论:“没错,款印没有什么问题。不仅有李龙眠本身的钤印,另外还有南宋内府的收藏鉴赏印章……”
一时之间,陈专家如数家珍,把一个个印章的来历细说出来。从北宋开始,一直到民国年间,根本没有任何遗漏。这个本事,着实让王观叹为观止,羡慕得很。
之后,又有另外的人出场,仔细研究绘画的纸页,也判断这是宋代的古纸。款印纸都对,然后就是研究其中的装裱。不过就是在装裱上好像有些问题,据专家分析,这个装裱的痕迹,好像不是宋代的技术,反而像是明代的手法。
只是据那个专家仔细研究之后,大家才现是虚惊一场。因为从修饰的痕迹来看,这幅作品到了明代的时候,可能是出现了一些破损,所以收藏家才请了高手重新装裱。现了这个细节之后,大家对于作品的真仿却是有了自己的判断。
又研究十几分钟之后,大家互相交换了意见,然后齐齐点头。
“八成是真的。”
八成就可以了,这是鉴定师的习惯,不管有多大的把握,都习惯留下余地。免得以后找到新的证据,推翻了自己的结论,那么也有回缓的机会。
“既然这样,这幅画就可以留下来了。”说话之间,王观微笑示意起来。安德森先生自然没有意见,立即让人备案记录。
鉴定了一件国家文物,周老等人也十分高兴,但是随着铺开另外一根卷轴,大家也随之收敛心情,继续仔细打量。
乍看之下,大家现这是一幅纯粹的书法字帖,而且还是草书。说实在话,对于草书,如果不是学过,一般人肯定是看不懂的。
或许有人觉得,草书其实就是乱写一通,根本没有什么内涵。
这话肯定是不对的,毕竟如果草书真的只是乱写一通,那么千百年来,为什么只有屈指可数的草书大家受到世人的推崇?
中国的两汉时代,是草书的初创阶段。起初章草的用笔风格,是建立在隶书基础之上的,到了魏晋时代,用笔呈丰腴肥美的形态,典型代表就是王羲之的豹奴帖。
但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在评论古今书法的时候,也曾说自己的书法,比之钟张(钟繇、张芝),应当抗行,或者超过他们。然而张芝的草书精熟,以至于池水都是黑的。假如我沉溺若此,未必输于张芝的草书。
未必两字,这是假设的语气,说明王羲之也觉得,就草书而言,自己不如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