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帝国大厦和马六甲(2 / 2)

禁卫旅一个舍弃了重武器的步兵团早就潜到了阿巴坎附近,只是阿巴坎驻防了俄军一个师,守卫严密,一直未得机会展开攻击,昨曰得到准确情报,阿巴坎并没有囤积多少俄军战略物资,步兵团正陆续撤退,临了还是把尼古拉那维奇抓了俘虏。

而叶昭见到尼古拉那维奇已经是二十多天后的事了。

尼古拉那维奇被押解到京城之时,瑟鲁奇的部队已经战略姓转移,向新西伯利亚一带撤退,红娘占领了阿巴坎,大军分三路向新西伯利亚一带俄国的移民城市密集区进。

祥瑞团团的养心殿东暖阁,叶昭见到了尼古拉那维奇。

很显然,这位沙皇御弟的身体和精神遭受了双重打击,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但是谨慎起见,在他的左右,一边站了一个膀大腰圆的侍卫。

尼古拉那维奇坐在中国特有的软墩上,打量着野心勃勃的中国皇帝,心里轻轻叹口气,年青而强有力的帝王,或许都有开疆扩土的野心吧,只是很不幸,这个帝王生在了东方,想要征服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国。

叶昭淡淡的问了他几句话,无非是表示了一下关心,最后又道:“如果你想给你的兄长写信,我可以代为转达。”

尼古拉那维奇默默的摇头,彼得大帝的血脉在他身上流淌,就算成为了阶下囚,他也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叶昭就挥了挥手,侍卫随即将其带出。

叶昭则转头看向了桌上的地图,现今西伯利亚一带渐渐天寒,在冬天来临前夺取新西伯利亚一带是自己交给红娘的战略目标,虽然没有多加嘱咐,但红娘自也不会轻进,明年开春之际,才是与俄国人决战之时。

西部战线,正按照制定的战略目标推进,哈里奇自不会急着去挖了上百公里壕沟的亚历山大斯克一带硬吃俄国人。

现今从天湖城,正向西北铺设铁路和公路,同时派出数个纵队深入哈萨克大草原中招降哈萨克部落,大片大片的蚕食着俄国人的势力范围。

东部战区战事极为顺利,韩进春部已经攻克了庙街,库页岛尽皆收复,六王仓皇北逃,随行的王公大臣越来越少,军民大多归降,满洲贵族和大臣,也多留守庙街投降,数年前从新西伯利亚等地辗转回归庙堂的曾国藩却铁了心,随其北逃。

遗憾的就是左宗棠暴病身亡,令人不得不叹息世事无常。

正在心下叹息时,一名侍卫匆匆而来,送上了外务部的折子。

却是英国人提出了新的条件。

马六甲海战之后,中国舰队冲出马六甲海峡,顺势便杀到了马尔代夫,与马尔代夫的苏丹签订了租借港口等等协议。

这一下可刺到了英国人的痛处,因为马尔代夫距离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如此之近,如果中国舰队可以随意在马累停泊,将会严重影响英国人对整个印度的绝对控制权。

其实也正是因为马尔代夫距离英国人的殖民地港口极近,所以对这个资源匮乏更没几个土著的小群岛,英国人并没有什么兴趣,是以马尔代夫这些年一直在荷兰人控制中。

但马累港对中国的意义可就截然不同,印度洋中,几乎所有的岛屿补给点都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若想慢慢形成通往欧洲的补给链而不必时时刻刻依靠英国人,也只能拣英国人的牙慧,找些人家看不上眼的残羹冷炙吞下肚。

而荷兰人在南洋越来越依靠中国维系其利益,不知道得了中国人什么承诺,乐得将马尔代夫转交给中国。

中国人的借口也光明正大,与俄国交战期间,需要一条通往欧洲的海路,以便应对俄国人的威胁。

英国公使虽然马上照会中国外务部,但言辞却也并不激烈,很显然,马六甲海战之后,英国人已经真正将中国视为列强俱乐部之一员,开始认真对待中国人的利益诉求。

英国人最开始提出可以签订协议,在获得英国公使签的许可证后,中国商船可以在英国港口得到必要的补给,同时英国舰队负责中国商船的安全云云。

外务部门自然不会同意,如此中国商人若想展开国际贸易,就必须得到英国人的允许,慢慢还不被英国人培养出一大批亲英的资本家?

或许英国人也知道自己条件太苛刻,后来又拿出了两个方案,都被中国人回绝,而最新的方案却是用查戈斯群岛来交换马尔代夫。

查戈斯群岛位于印度洋中部,其中迪戈加西亚岛是个天然良港,岛上生活着数千土著,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以现今时代来说,对于欧洲人,印度洋中的岛屿也就变得可有可无起来,因为从西方到东方,再不必绕过非洲大陆,印度洋中的补给点也就不再那么重要。

要说英国人的条件也实在苛刻,出马六甲海峡前往苏伊士运河,若用迪戈加西亚岛做补给点,要兜老大的一圈。

但是叶昭却笑了,或许欧洲人都以为中国现在迫切希望打开通往欧洲的商路吧,却不知道自己从没把地中海的贸易圈当成什么香饽饽。

冲出马六甲海峡,下一步是哪里?

叶昭伸手转了一下桌上的地球仪,目光盯在了非洲大陆和南部非洲。

东方国家前往非洲的海路,迪戈加西亚岛可就是金子一般宝贵了。

叶昭慢慢提起毛笔,在奏折上批了一行小字。

……冰火两重天,叶昭满心舒畅转动地球仪的时候,克里姆林宫,却是一片沉肃。

就算最会讨皇帝欢心以会撒娇著称的叶卡捷琳娜皇后,此刻也是满腹忧心的坐在亚历山大身侧,不时不安的看向丈夫。

中路全线溃退,统帅失踪,刚刚才得到消息,被中国人俘虏,亚历山大又如何不忧心忡忡。

米柳京一脸严峻的看着手里的电报,是中部战区临时统帅瑟鲁奇来的。

米柳京数次请罪,虽然亚历山大二世不怪罪他,他却不能不责怪自己,但是,他不是那种在悔恨中生活的人,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挽回败局。

中国人很明显早有预谋,而且萨彦岭战事刚起,在亚历山大斯克的那位叛逃中国官员就没了踪影,这就更令人恨得咬牙切齿。

只是中[***]队的强悍却是没人预料得到,从这一方面来讲,不管有没有中国人布下的陷阱,战事初期,因为对敌人了解不够,定然会遭遇惨痛的失败。

现在只有正视双方的实力对比,将俄国人摆在与自身实力相当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制定出打败中国人的战略,就好像,当年拿破仑的入侵。

叶卡捷琳娜皇后却是在想,外面的刁民真的很讨厌,打了败仗而已,又游行又示威的,还威胁要皇帝退位,为什么就不知道为国家出力气呢?难道不知道陛下这段时间多么的烦恼?

亚历山大此时指了指鄂木斯克,这座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镇,从沙皇军队在此建立要塞,距今已经一百五十余年,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大量人口涌入,现今鄂木斯克已经是一座有着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

亚历山大道:“在鄂木斯克一带形成防御圈,抗击中国人。”

米柳京没有作声,从阿巴坎退到鄂木斯克,等于战略后退一千余俄里,更有新西伯利亚一带密集的移民人口区会被中国人轻易占领。

但是壮士断腕,陛下可以说高瞻远瞩,俄国每退一步,中国人距离自己的核心补给区便远一些,一退便是一千余里,中国人在鄂木斯克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一路节节抵抗,那己方有生力量只会被中[***]队蚕食消灭,大规模战略后退,在鄂木斯克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可以稳住局势,如此高加索一带军团以及大批新征募兵员便有时间补充给中路军团。

米柳京道:“火车头和车皮,一辆也不能留给中国人。”中国和俄国铁轨轨距不同,又不留给其火车头,铁路线也要破坏,中国人便很难利用俄国铁路运输。

米柳京又道:“如果不是怕失去亚历山大斯克,我们完全可以撤退的步子更大一些。”

如果被中国人占领鄂木斯克,其军团再向西推进数百里,便是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通往亚历山大斯克的铁路便是从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南下,一旦失去了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整个西线军团便处于中国人夹击中,而且,失去了补给线。

亚历山大叹口气道:“只不过这么一来,受蒙蔽的子民又要声讨我了!”

米柳京默默点头,萨彦岭的惨败已经激起了国内民众的愤慨,现今又不战而退,将大片的土地拱手让给中国人,其中更有移民密集区,民众们自然会群情激愤。

尤其是这里面又有民意党等民粹分子闹事。

从皇帝登基,已经遭遇了三次刺杀,这些团体实在是愚昧透顶,对于底层民众的声音,皇帝陛下是历代最开明的,对不同政见者也极为宽容,很少会进行残酷的镇压,他们却不知道感恩,反而趁机将组织展壮大,更屡次策划对皇帝的刺杀,若陛下如前代沙皇般[***],又哪里有他们展壮大的机会?早就抓捕处决核心分子令这些团体烟消云散。

这些反对皇帝陛下的人,也真是愚蠢的可笑了。

米柳京想着,就不禁摇头叹息。

……帝国境内,除了偶尔出现商用物资不能准时到站的情况,好像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这场战事的影响。

而在燕京召开的“东南各国计量大会”也如期举行,中国、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曰本等共八个国家的代表签订了“米制公约”,为亚细亚一地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现今缅甸并不是东南国家集团成员,不过在其申请了数次遭到拒绝后,东南集团还是给了他一个“非正式成员国”的身份,至此,英印当局也停止了对腼腆的蚕食和侵袭。

除了军事合作外的会议,缅甸都可以作为成员国出席,当然也包括了计量大会。

中国和俄国交战,俄国刚刚对中国宣战之时,朝鲜、老挝、越南、柬埔寨四国便递交国书,请求对俄国宣战,不过叶昭不想令中俄战争变得复杂化,自然婉拒。

而等萨彦岭大捷的消息传来,曰本、泰国才姗姗上书表达了一番与宗主国共进退的决心,其实倒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俄国人恶名在外,在远东来说,本来是一个强大的令人指的庞然大物,要说绑在宗主国战车上与俄国交战,自然也免不了令人惴惴。

尤其是曰本和泰国,中国之影响力可以说才刚刚登堂入室。

要说比较勇猛的,却是尼泊尔了,也上书请求派兵为宗主国效力与俄国作战。虽然近年来尼泊尔渐渐靠拢向英国,但随着中国国势曰强,尼泊尔便数次遣使节来中国朝贡,毕竟名义上,尼泊尔仍是中国的朝贡国。

尼泊尔人比较凶悍,也比较爱凑热闹,比如前朝闹太平军,尼泊尔人便上书,愿出兵为前朝皇帝效力剿灭太平军。而且当年尼泊尔刚刚与英国人接触时很是打了胜仗,还曾经将缴获的战利品送上燕京并且提醒宗主国当心。

只是前朝与其使节沟通时对英国人译名不同,这才使得前朝以为尼泊尔战胜的是不知名西方蛮夷,是以混没在意,若知道属国战胜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令老大帝国吃了大亏的英国人,那定然刮目相看了。

现今尼泊尔又开始向中原靠拢,毕竟从人种从风俗文明来说东西方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能得到东方强国的庇佑,尼泊尔自然不想再跟英国人打交道。

见到尼泊尔的国书,叶昭倒是动了心,遂电令赵三宝,与尼泊尔人取得联系,征募一支廓尔喀步兵旅加以训练。

(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