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636 字 2022-12-01

二零五八年初,陆雯就拿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即利用建造国际空间站,定期向小行星空间发射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准确的说,是发射携带了重力场波动探测器的宇宙飞船,而这些飞船不会留在小行星空间内,将在释放出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之后,对木星、土星、海王星与天王星这四颗巨行星科学探测,今后还将对冥王星、与冥王星组成双行星系的卡戎星、同初柯伊伯带的鸟神星与妊神星,以及更加遥远的奥尔特云进行科学探测。如果有可能,还将用来执行一些更加重要的宇航科学探测任务。比如,去搜寻那颗早有科学家预测,与地球处在同一轨道上,相差一百八十度、即正好被太阳遮挡住的类地行星,即所谓的“地球镜像行星”。

当然,最主要的探测任务,都集中在小行星空间内。

对人类来说,最近的宝藏,很有可能就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数百万颗小行星。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与灶神星等多颗较大的小行星,还预测一些小行星上拥有极为贵重的自然资源。比如,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的天文学家就探测到了一颗直径超过一百公里、完全由铁矿石组成的小行星,或者说就是一块巨大的铁陨石,而其储存的铁元素,是地壳中全部铁矿储量的一万倍。还有科学家预测,小行星带里,很有可能有一颗、或者多颗由重金属构成的小行星。对人类来说,这些不算太遥远的小行星,绝对是无价宝藏。

可以说,小行星的巨大价值,根本无法用财富来衡量,更应该重视其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比如,在飞往宇宙深处的时候,就可以在小行星带上建立前进基地,利用小行星上的资源生产与建造宇宙飞船。要知道,小行星的引力都非常小,宇航活动更加便捷,而且离处于太阳系中间的大行星非常近。

陆雯的计划中,就将用大量宇宙飞船去探测小行星。

所幸的是,这项工程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实施的难度并不大,特别是在重力场屏蔽材料的生产技术提高之后,基本上是一项简单的工业生产工作了。至于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与运载飞船,都是无人操作的。

当然,这项工程还推动了另外一项技术快速发展。

这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在该工程中,最大的麻烦就是通信。如果使用传统的通信手段,那些部署在小行星空间的探测器发出的信息,要到一个小时、甚至数个小时之后才能传回地球,而且通信设备的功率必须足够大,电磁波信号在传回地球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强度,也才能被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截获。

如果有一种更加有效的通信手段,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按照量子理论,两个相同的量子,不管间隔多远,其中一个量子发生变化,另外一个量子将立即发生变化,不受光速限制。也就是说,基于量子理论的通信技术,不再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不管空间距离有多远,都能在瞬间传递信息。

问题是,攻克量子技术的难度,似乎比克服反重力场技术还要大。

事实上,直到五十年之后,也就是一万二千套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全部部署好之后,量子通信技术也没有问世。

当然,不可否认,陆雯规划的工程,直接促成了人类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大发展。

后来,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之后,由中国牵头、三十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物理学实验中心”项目就启动了,该项目的核心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可以容纳一万名科学家的空间实验中心。更加疯狂的是,还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环绕地球的高能粒子加速器!

后来,正是这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使人类敲开了量子理论的大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烧钱的浩大工程。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在战后推行的基本国际政策,即通过大量烧钱的项目,消化掉在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在战后数十年内逐渐降低国家开支。

所幸的是,巨大的科研投入,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只是,这种以科学探索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持续多久,绝对不是值得乐观的事情。

要知道,在科学领域投入的海量资源,等于稀释了社会财富,也等于给经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发展模式迟早有一天会走到尽头。

也正是如此,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多年之后,中国不得不公布在二零五七年获得的惊人发现。

不管怎么说,科学探索永无尽头。

在迈向宇宙深处的道路上,人类能够走出第一步,头号功臣就是陆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