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朱由检的意思,他是想连夜就走的,早走和晚走区别是很大的,这个消息让他无心在山海关继续逗留下去,换句话说,再留下去也没有了实际意义,他来山海关,也无非就是借个道。现在既然已经如此了,再留在这里,就是浪费时间了。
但是凌云的理由也很充分,在下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出现的危机到来之前,每一个人,都需要足够的休息。用来维持自己的体力,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凌云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没说,朱由检也没明白,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走夜路,万一有个一差二错的,护卫不及。更重要的是,凌云本人,在山海关还有没完的事情。
综上所述,这一夜哪怕是再着急,也得在这过了。凌云看看朱由检,觉得他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就准备继续说了。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凌云都有些不好意思,从一出盛京城开始,到现在,凌云是一直都没有客气,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实打实的一路把自己当成了信王的代言人,来到山海关,还成了刘总兵的实际指挥者。说句不好听的了,你凌云算是干什么的,几个月前你还是个小小的火头军,骤然之间就升任游击了。要说游击这个官职吧,说大也不大,说小呢,还不算太小,不过,公平公正的说,在山海关,即使他是四品武职,也排不上号。
山海关的总兵官刘鸿先生,是文官出身,朝廷一向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以文制武。所以,文官的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同样级别的武官,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四品武官宁前道袁崇焕,能指挥好几位三品衔的参将,他们还一点脾气都没有,除了袁崇焕他老人家本人比较狠之外,还是因为他是文官,在边塞地区,文官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宁远大捷以后。即使满桂升为从一品武官,右都督,但是,还得受三品文官袁崇焕的节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总之,不服不行。
刘鸿先生跟凌云的案底还不一样,凌云是个当兵的出身,别说是四品武职游击,就算是升到了参将或者副总兵,他也改不了这个案底,当兵的出身,在当初那个社会,通常会被人看不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明朝中期吧,除了李成梁和戚继光他们老几位,边疆的主帅大部分都是文官改行干的。这文进士改行杀人,似乎小效率更高,也似乎有了一定的光荣传统了。比较出名的就是曾铣,袁崇焕。等等。比较不出名的就是历史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留下记载的山海关总兵刘鸿。所以,刘鸿从朝廷的都察院二品都御史,调任二品山海关总兵,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似乎很正常。毕竟是平调级别,正二品还是正二品,其实,实际的社会地位已经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