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外围的三处驻军,冯信在承天府内还能调动的军队人数在两万余人,此时的承天府已经比之前荷兰人时代的赤嵌城要扩大了好几倍,冯信依照原来的赤嵌城的旧址将旧城改建为皇城,承天府此时已经改名叫做东都,他本意欲叫做东京的,但是由于东京是明朝时期南京城的旧名,冯信害怕这个称谓会触怒清廷,因此才改了名字。
东都经过近一年半的扩建,此时已经已经形成了一个周长为三十里的大城,冯信此时手中的兵力自认为防守东都是没有问题的,他经过多方打探知道了基隆的明军总数不过五千人,这样的人数规模在东都面前将显得过于单薄,尽管因为军队士兵的参差不齐,他不敢派军出去跟明军进行正面决战,但是依托着东都高大的城墙和城中的粮草储备,冯信自认为坚持大半年到清军跨海来援问题不大。
如果说将时间向前提前三百年,以两万人的兵力守城,攻方要是没有五万人以上的部队是很难攻下来这么一座坚城的,但是当时间步入了火器时代之后,作为防御的屏障的城墙已经渐渐失去了它之前的作用,尽管城墙目前依然是攻城一方的巨大障碍,但是随着火器的进步,要跨过这倒障碍慢慢变得简单了许多。
明军科技院子在制造和设计第一种钢炮的同时,设计了一种口径非常巨大的短管青铜炮,这就是臼炮,明军的这种臼炮的设计目的就是用来对付敌方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个时候交战双方并不修建地堡掩体等防御工事,战场上的唯一防御工事那就是坚固的城墙了。明军的臼炮取名威远大将军炮,正是1690年清朝的臼炮的名称,不过这个时候被项玉率先拿来用了再说。
这种臼炮的口径比为十五,口径达到了令人瞠目的550毫米,发射开花弹的重量都达到了九十五公斤,实心弹更是超过了一百二十公斤。
臼炮由于炮管较短,所以射程很近,经过试验威远大将军的射程只能达到350米,这个距离在攻城的时候虽然远于大部分的远程武器,但是仍然能够被城墙上面的火炮攻击到,所以明军赋予臼炮的使命就是在最后时刻给予城中守军的致命一击。
四月底的时候明军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包括弹药武器和粮食物资的准备,此次作战一共调动陆军三千三百余人,海军两千五百人,这些多亏了明军一直实行的民兵政策,这就相当于为明军储备了足够数量的二线部队,平时进行简单的训练一维持基本的战斗力,一旦遇到战争需要则能够很快的转化成正规士兵,再加以必要的训练就能够具备较高的战斗力。
民兵的身份去还是平民,平时大约半个月会训练一次,或者采用轮训制度,在尽量不影响生产建设的情况下面,使之既能够了解和熟悉明军军中的制度和训练保准,也能够使用明军军中的一些武器装备,到了战时所需要的训练时间会大大缩减。
这一次出征,项玉在民兵中间征兵了大约一千三百余人,这些人将被编入明军的正规编制里面,民兵将在百姓中再行扩编。基隆城中只留下了大约三百名士兵守卫,这些士兵主要守卫在城中,一旦发现敌情则派人通知前线的明军,然后依托基隆城外面的炮台进行防御。
不过目前来看实际上基隆城并不会受到威胁,眼下并没有什么人有实力而又能在这个时间段对基隆发动进攻。
战争并不是只有军队就足够了,为了解决后勤供应的问题,项玉从城中征集了三千名民夫,将他们编在后军专门为明军运输各种军需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和后勤粮饷。
五月初,明军在基隆城外誓师之后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发了,海军已经先行一步,带着大约一千名陆军士兵向南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