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玉虽然对新加坡号很感兴趣,但是这个时候这只是一艘才刚刚完成龙骨的铺设的舰船,距离完工还有很长的时间,而他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来看军舰的制造进度,而是来查看民船的设计与建造的。
基隆造船厂相比于其他造船厂来说条件要好太多,首先是基隆这边的炼钢厂十分靠近船厂,因此钢材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而且基隆造船厂这边无论是工人还是熟练的船匠的数量都大大多于其他几个船厂,更加有利的因素是中华帝国的唯一的一个进行科技研究和改进的科技研究院就位于基隆,所以蒸汽机和生产和改进,以及各种新技术的提供都比其他三个地方更快一些。
为此中华军这边也有了针对性的安排,那就是基隆这边主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一旦技术成熟,则立刻推广开来,并且为其他三个地方的船厂提供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培训,以使其能够达到生产新产品的工艺标准,为此,基隆这边的造船厂被一分为二,分为民用的和军用的造船厂。
民用的造船厂这个时候还会继续生产木质舰船,其主要的工匠是之前就有一定造船经验的工人,而军用的造船厂则仅进行铁甲舰的建造,包括军用的战舰和运输舰,也包括民用的蒸汽轮船。
不仅如此,军用的造船厂还负责进行新武器和新技术的试验和改进工作,负责对科技院的产品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使其能够达到军方的使用要求,在技术成熟之后,则将成熟的技术推广下去,让其他三家造船厂也能生产新式战舰和相应的武器。
目前台湾岛上就有煤炭和铁矿石的出产,因此基隆和台南两边的造船所需求的钢材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但是因为马尼拉和雅加达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运输过去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速度还很慢。根本就赶不上建造的需求,因此在这两地开采铁矿就成了当务之急,不过这两地的自然资源十分的丰富,加上项玉大致还记得这两地的物产的分布。所以中华军在这两地很快就找到了煤矿和铁矿,然后从台湾这边运输了必要的设备过去,再在岛上分派人手进行开采和冶炼,就能够得到造船厂建造铁甲船所需要的钢材了。
而就在中华军这边开始进行蒸汽舰船的推广的时候,大清国内部也开始了大量的舰船建造。清军吸取之前的教训,不再继续在沿海一带建造造船厂,而是将工匠们都转移到了长江沿岸,利用这里处于内陆的地理优势,在这里大举训练水军,各地的水师提督也都转道至此,在这里训练自己的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