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军占领了蒙古之后,形势对于清廷而言已经是越发的危急了,在拿下了蒙古之后,清廷西边的屏障也就失去了,而且中华军还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养马场,能够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即便是中华军的骑兵部队成军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中华军可以将军队调到蒙古草原靠近清廷的这边,绕过太行山脉和其他山势的阻隔,也绕过了辽东这一条狭长的走廊,不必花时间去一点一点的攻破清军的堡垒,就能够直接威胁到盛京的安全。『,
更加糟糕的是,由于中华军的海军实力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其军队还有可能通过海上线路,乘船在辽东半岛甚至是锦州东边的这一带直接登陆,因此清军实际上是面临着来自三个方向的威胁的。
清廷经过一年的扩军之后,这个时候是终于从朝鲜战争之中恢复了过来,其军队的总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人,不过要防备三个方向的威胁的话,这一点军队还是远远不够看的。
康熙皇帝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尽管他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无奈对方的实力要远超过自己,而且双方手中可以调动的资源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尽管这个时候中华的兵力四少于清廷的,但是其国内的人口数量庞大,军队的扩招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反观清军这边,除了目前的这二十五万军队之外,族内的几乎所有的成年男性具有作战力的壮年劳动力加在一起还不到十万人,这一仗如果消耗下去的,就算是拖,清廷也会被拖死,甚至满族也会被这场战争拖到男丁锐减。甚至有灭族的危险。
在结束了蒙古战役的两个月之后,中华军就发动了对清廷的作战,中华军这一次调集了十五万大军,其中山海关方向只有五万人,而北边则集中了八万军队,还有两万人准备乘船在辽东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发动攻击。
清军的应对措施比较被动过。面对来自山海关的中华军,清军还是选择层层抵抗的方式延缓其推进速度,而在面对来自北边的八万大军的时候,清军在锦州集中了六万人,在盛京集中了五万人,在辽东半岛也布置了五万人,还有三万的骑兵部队作为机动力量伺机赶往各处去支援。
而中华军的北边的这八万大军的正面几乎没有什么阻挡,因此很快就向前推进了一百多里,这个时候来到了锦州城和盛京之间。只是这个时候选择进攻哪个地方都有点不太合适,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遭到另外一个地方敌军的袭击,清军的机动兵力加上驻守在两处城内的守军,能够瞬间集中十四万的军队对付中华军的这八万人。
不过清军的这个部署比较不利的一点就是,一旦中华军从山海关突破的话,其部署就将非常被动,锦州城内的六万大军就被限制死了,不可能北上支援。只能南下抵挡中华军的推进。
在看穿了这点之后,负责北线进攻的中华军也丝毫不着急。就驻守在锦州和盛京的中间,即便是两个城池的守军加上清军的机动部队全部出动前来进攻他们,也不会讨到丝毫的便宜,而他们这样的话等于是阻断了清军部队南下支援锦州以南的路线。
尽管中华军北边的部队没有南下夹击锦州的守军,但是从南边北上的中华军和从东面海上登陆的中华军对锦州城形成了一个包夹,使得城内的清军难以脱逃。
在这种情况下。驻守在盛京城内的清军显然就十分着急了,康熙再也坐不住了,立即亲帅着五万大军和三万外围军队,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部队开始南下驰援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