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八章 袁世凯复出(下)(2 / 2)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张之洞深知,自己绝不能签这个条约,签了就是李鸿章第二,也不能将华东政府提出的条款传回给北京,因为传回去就意味着这些条款是自己和海外华人谈成的,而且朝廷接受了这些条件,还是由自己来签约,那么这锅也就还是该自己背,因此张之洞才拒绝谈判,回到北京。这样自己拒绝了华东政府提出的要求,也没有签约,保住了个人的名节,并将华东政府的条件也带回来,清廷如果接受,大可以再派个人去青岛和华东政府签约就行了。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工作组的几个人也都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早知道张之洞爱惜名声,到也是真够拼。不过清廷怎么折腾可不管,但在华东政府面前耍这些小聪明是没有用的,因此工作组决定,还是要再给清廷施加一点压力。

张之洞回到北京之后,立刻给朝廷上折,说明了自己的青岛之行,将华东政府的条件都详细说明,并且慷慨激昂的表示朝廷绝不能接受这些条件,自己己经明确拒绝了。

看了张之洞的折子之后,慈禧差一点气得吐了血,她当然看得出张之洞的用意,无非就是为了他自己的那一点清名,竞然就不顾朝廷的大局。但慈禧也拿张之洞没办法,他毕竟是三朝老臣,总不能为这点事情治张之洞的罪,而且张之洞的行为还得到了不少官员的支持,认为张之洞有气节,有风骨,到是比李鸿章强多了。

慈禧现在也没时间和张之洞算帐,既然海外华人开出了条件就好办了,虽然条件确实苛刻了一些,但事到如今清廷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吗?而且慈禧也试探性的询问过各国公使的意见,各国公使也都建议清廷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尽快恢复和平。慈禧一想觉得也对,再苛刻的条件,也比第二次庚子国变好得多。

但最重要的是选一个新的谈判大臣才行,张之洞显然是不适合的,想到了这里,慈禧只好叹了一口气,看来只能再启用袁世凯了。当然这一次启用袁世凯,朝廷肯定要有所表示才行,因此就在第二天,清廷下旨,加封袁世凯北洋大臣、总理府衙门大臣,练兵大臣,并加一等武毅伯爵;同时赠诰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少保、嗣母牛氏为一品诰命夫人;生父袁保中太子少保,二品生母刘氏为二品诰命夫人;还给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加了一个三品后补道台。要求袁世凯立刻回京赴任,并且还怕袁世凯又推什么有病之类,特意说明京中有良医,尽可放心。

原来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一共有两位夫人,即原配郭氏和继室刘氏,袁世凯是继室刘氏所出,排行第四。不过袁世凯在幼年时被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因此原来的婶娘牛氏就成了袁世凯的嗣母。

1901年,袁世凯的生母刘氏过世,袁世凯扶柩回乡葬母,本想将生母安葬在项城袁氏祖坟的正穴,但袁保中的正室郭氏所生的长子袁世敦因与袁世凯不和,因此以嫡庶之分的礼法为由,以袁世凯生母非正妻,不得入祖坟与袁保中合葬,尽管那时袁世凯已是封疆大吏,但在家门中依旧得听兄长的意见。结果不管袁世凯如何请求,乃至下跪哀求,袁世敦就是不肯让步。最终袁世凯只得重新选择吉地安葬了生母。葬母结束后,袁世凯一怒之下,誓再不回老家项城,将自己的老家安置在安阳洹上村。

收到了清廷的封赏之后,袁世凯的心里也十分痛快,其实他对什么北洋大臣、总理府衙门大臣,武毅伯之类的官职也不是在太意,只有练兵大臣才是袁世凯最看重的,这可是兵权。另外生母被朝廷赠诰二品夫人,袁世凯也很高兴,这不仅仅是极大的荣誉,以后在老家的人面前,也有夸耀的资本。而且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一生没有出仕为官,仅以附贡生资格捐了个正五品的同知,但继室被赠诰二品夫人,袁保中自然不能只是一个五品同知了,因此也赠封了一个太子少保,但这样一来袁保中的正室郭氏则什么都没有,那么对袁世敦也是一个讥讽。袁世凯也能想得到,袁世敦收到朝廷的赠诰之后,会是什么表情。

不过满意归满意,但袁世凯也不能冒然就回北京,当然这次不是再摆谱了,而是要清廷表态。原来张之洞的行为也给袁世凯上了一课,这才叫人精呢?不该背的锅,绝对不能背。既然张之洞不愿背这个锅,那么自己也不敢背,当初李鸿章好悬没被全国人的口水淹死,最好是让朝廷自己明确的同意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自己只当个跑腿去签字的人。

于是袁世凯立刻再写折子给清廷,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出力,但和海外华人谈判,关系重大,当如何谈法,还请朝廷明示。意思也很明确,答不答应海外华人的条件,给个明显的说法。同时又和华东政府进行沟通,表示自己己被朝廷复了职,并被任命为谈判大臣,正在尽力说服朝廷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请华东政府宽容一些时间。

收到了袁世凯的折子以后,慈禧又气得差点背过气,这袁老四的滑头也不在张之洞之下啊,居然要朝廷先明确答应海外华人的条件,然后再去青岛谈判,朝廷把什么都答应下来了,还要你袁老四去谈什么。其实慈禧心里也明白,张之洞也好、袁世凯也好,都是不想替朝廷背锅,担这么个骂名罢了,唉,还是有李鸿章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