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 二三传言(1 / 2)

大艺术家 七七家d猫猫 1637 字 2个月前

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凯瑟琳-毕格罗可不是刚刚出道的新人导演,从1978年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短片“搏命者”之后,她的导演经历至今已经有整整二十年了,虽然她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目前也只有九部作品问世而已,但其中却不乏“霹雳蓝天使”、“末世纪暴潮”、“魔鬼游戏”这样出色的作

除了资历之外,凯瑟琳-毕格罗在娱乐圈的人脉也不可小觑,虽然她和詹姆斯-卡梅隆的那段短暂的婚姻要追溯到1991年了,但这对离婚夫妻却没有反目成仇,即使交流没有那么频繁,但詹姆斯-卡梅隆还是十分愿意向凯瑟琳-毕格罗提供帮助的,1995年的“末世纪暴潮”拍摄和行过程中,凯瑟琳-毕格罗就得到了詹姆斯-卡梅隆的不少帮助。

所以,凯瑟琳-毕格罗如果要推出一部作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有实力又有人脉的。但是这一次的“拆弹部队”,却让凯瑟琳-毕格罗撞上了现实的墙壁。

凯瑟 琳-毕格罗的上一部作品“k19寡妇制造者”于202年上映,这部由哈里森-福特和连姆-尼森联手出演的作品,投资一亿美元,却仅仅收回了六千五百万的房,让当时深陷资金泥沼的派拉蒙影业直接黑脸了。在那之后,凯瑟琳-毕格罗就没有任何动作了,一直到这部“拆弹部队”。

“拆弹部队”进行立项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投资,不仅因为凯瑟琳-毕格罗上一部作品彻底砸了,也因为这部作品的题材太过敏感。

剧本是根据编剧兼制片人马克-鲍尔的回忆录改编而成的,马克-鲍尔曾经是一名特派到伊拉克炸弹区的通讯员,回来之后成为了时事话题的批判专家。马克-鲍尔的视角,专业、准确、可信、凌厉,单纯从剧本的角度来说严重程度比“华氏九一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知道,当初为了“华氏九一一”的行问题直接就让韦恩斯坦兄弟和迪士尼一拍两散,可见类似话题的敏感性了。

“拆弹部队”的主题核心依旧是反对战争,不过并没有进行正面批判或者政治说教而是通过对主角的描述,阐述一场战胜对男人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影响——乃至摧毁。这种赤果果、血淋淋的主题,会让那些本来就脆弱敏感的政客们从深夜的床铺上直接一跃而起,破口大骂。

除此之外,凯瑟琳-毕格罗坚持要把在巴格达实地拍摄这部作品。这一个想法就让原本还抱有希望的电影公司全部都退缩了回来,现在的伊拉克就是一个火药桶,谁点谁遭殃。更何况“拆弹部队”筹备的时间点是年向年过渡的时间段,所有人都知道年是大选年,在大选年里虽然政治题材电影将会备受瞩目,但是将“拆弹部队”这样一个不定时炸弹扔到电影市场里,估计引爆话题之余引火烧身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八十。

凯瑟琳-毕格罗准备好剧本之后,几乎有大半年的时间就在寻找投资者、惨遭拒绝的过程中度过,即使是詹姆斯-卡梅隆能够提供的帮助都十分有限。这就是社会现实!电影公司是利益至上的,而不是做慈善的——即使要做慈善凯瑟琳-毕格罗也还没有这样的声望成为候补者。

其实,如果是“拆弹部队”这样一个提案到了埃文-贝尔手上,估计也很难找到投资也许会比凯瑟琳-毕格罗阻力稍微小一些,但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就好像当初埃文-贝尔在“加勒比海盗”之后的最鼎盛时期,接拍了“断背山”,质疑、反驳、批判依旧是如雨倾泻而来。

最后,凯瑟琳-毕格罗在去年的暑假,得到了位于法国的欧洲电影资本基金(fcf)的支持,获得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投资成本,使“拆弹部队”项目得以启动,并且在该基金会的帮助下,前往约旦和科威特——伊拉克依旧无法取得许可—实地取景拍摄。

从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拆弹部队”的拍摄过程是多么艰辛,而由于同样的原因—话题敏感、题材严肃,唯恐引爆地雷的行商也都不敢接手“拆弹部队”的北美行权。这和当初的“断背山”、“华氏九一一”其实是一个道理,好莱坞的潜规则不是一个导演或者几个演员就可以改变的,题材的敏感就决定了电影公司敬而远之。

而“拆弹部队”所触碰到的不仅仅是好莱坞潜规则,更是整个美国社会的敏感地带在大选年的环境之下,任何一点火星子都会被放大成为火把,何况是“拆弹部队”这样一个火堆,人们自然是将其当做火山来看待了。所以即使是独立电影公司,在处理凯瑟琳-毕格罗这次的作品,都显得十分小心谨慎。

上一辈子“拆弹部队”一直到200r年才找到了行公司进行上映,就是最直接的一个铁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