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小风,微波荡漾。在北海,这种宁静平和的天气一年到头加起来不足百日,傍海而居的英国人本应好好享受这样的天气,但当他们一觉醒来现港湾中的海军舰只不论战斗舰艇还是辅助船只,绝大部分都已离开泊位,心里顿时有种不详的感觉。在日德兰海战之后,许多英国民众一方面寄希望于勇敢无畏的英国海军能够力挽狂澜,另一方面又在心里做着最坏的打算:北海对岸的胜利者会像风暴一般侵袭而至,用可怕的炮火摧毁不列颠海岸的要塞和港口,白底黑十字战旗将成为英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那些离港的军舰和辅助舰艇上,正规的英国皇家海军官兵也好,战时应召加入海岸防卫部队的平民也罢,莫不带着忐忑而又沉重的心情投入此次行动。迎着初升的太阳,他们举目远眺,不断有人因为过分紧张而产生幻觉,其实前方海平面根本没有敌人的舰影。
倒不是因为德国舰队出击是子虚乌有的假情报,按照英国大舰队司令部的部署要求,最先出航的警戒舰艇应于上午9时左右抵达距离不列颠东海岸150海里的最远阵位,但因为设备老化、准备仓促、航速不够以及机械故障等等原因,仅有3艘防护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按时抵达指定位置,大部分舰艇还在航行途中,使得纸面上较为完整的预警体系破绽百出。
前一批舰艇严重滞后于既定的时间表,第二批出航警戒舰艇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老式驱逐舰“紫狐”号即是典型代表。遥想当年,它和它的同级舰被冠以“30节驱逐舰”的响亮名号,是当时各国海军最先进的轻舰艇,十几年过去了,30节早已是遥不可及的速度,甚至连长时间保持20节航速也非常勉强。听着老迈的蒸汽机时时出沉重喘息声,人们不免担心它们随时可能“罢工”。
在“紫狐”号舰桥顶部观测台和桅杆瞭望台上,蓄着白山羊胡子的舰长和他稚气未脱的助手皆以望远镜观察海面。视线中有几条淡淡的带状烟云,烟云下方是隐约可辨的舰船铅灰色的属于海军舰艇,白色或者黑色是根据海军法令在战时征召的民船,它们型号纷杂、状况不一,有的配备无线电,有的只能用信号弹示警,虽然组织不甚严谨,但这些舰船数量可观,而且是在本土海域活动,彼此遥相呼应,充分显现了英帝国的资源特点。
“看,东边有东西在飞!”
桅杆上的水兵既有居高望远的优势,又有年轻人的良好眼力。在他的提醒下,老态沧桑的舰长终于注意到了那些不同于云朵和海鸥的白色飞行物。
“是飞机……噢,没有浮筒的飞机,必须从陆地上起飞,不可能是从德国飞到这里来的。”舰长自言自语式地揣测分析说。
水兵俯下头,对帽檐与自己的靴底位置齐平的舰长说道:“您觉得这是我们这边的飞机?”
“不很确定。”舰长回答道。
听到两人交谈,甲板炮位上的一名水兵仰头对他们说:“我可听说贝蒂的战舰在日德兰遭到德国飞机的攻击,‘澳大利亚’号挨了它们投掷的一枚鱼雷,好在威力不大,它才得以挣扎着回到斯卡帕湾,后来因为那里的船坞不够,在一群驱逐舰的保护下趁夜开到纽卡斯尔进行大修。”
舰长抖了抖他的白山羊胡子,大声回应说:“嗬,这些都是你从酒馆里听说来的吧?那可是一个听故事的好地方。”
那水兵一脸认真地答道:“我并不觉得这是个故事,长官。要没有秘密武器,德国海军怎么可能击败我们的主力舰队,就凭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