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放亮,在德军阵地的前沿堑壕中,德国第1海军陆战旅的将士们刀出鞘、枪上膛,默默等待着进攻的信号。
这条战线属于德国陆军第32步兵师的防区,最一开始,它只是德国步兵们按照作战条例挖设的临时阵地,克卢克军团转向之后,这里成了德军战争头一个月向西推进的最远端,步兵们开始加固工事,挖设了深达两米的堑壕并用木头进行了加固,阵地前沿拉设了带勾刺的铁丝网。在一条条犬牙交错的堑壕中,每隔两三百米部署水冷重机枪一挺,五百米左右布设机关炮或小口径速射炮一门,堑壕后方设有炮兵掩体、弹药库、阵地医院以及预备部队集结区,这样的防线正渐渐成为堑壕战的标准模式。
马恩河会战打响的第二天,阵地对面的法*队曾动过一次师级规模的突击,但他们只攻占了部分前哨阵地,便在德军机枪的交叉扫射和大炮的猛烈轰击下狼狈撤退,死伤超过三千人。在此之后,法军还在夜间展开了渗透袭击,西格蒙德将军的士兵们相应加强了戒备,并在铁丝网地带埋设了地雷。
凌晨4时30分,震耳的炮声陡然打破了黎明的平静。片刻之后,对面的法军阵地传来山呼海啸般的爆炸声,地面不断传来清晰的颤动。尽管德国海军步兵们在往常的实弹演习多次体验过炮击的声威,但次参与实战,情绪和气氛截然不同。
炮击的开始意味着进攻号角即将吹响,堑壕中,敦实矫健的海军二级下士汉斯-费尔里希从左边枪套中抽出了一支擦得油光蹭亮的c96型毛瑟手枪,右手抓着木梯竖边,右脚踩在离地两格的横杆上,俨然要身先士卒地冲出堑壕。这位海军足球联赛的一流射手不仅射门功夫了得,枪械射击成绩也非常优秀。以陆战兵身份在“阿尔萨斯”号战列舰上服役时,他用的是毛瑟步枪,转入海军陆战部队之后成了毛瑟手枪的忠实拥护者,在昔日队友、皇室的约阿希姆王子点拨下,他单手使用毛瑟手枪的技巧已练得如火纯青,人称“堑壕机枪手”。
离费尔里希不远的堑壕里,身材极为魁梧的一级上等水兵迪米尔-胡克,海军足球联赛排得上号的优秀中锋,端着一挺9毫米口径的德制麦德森机枪等着进攻的开始。他和费尔里希是旧识,在“阿尔萨斯”号战列舰服役时是一名司炉手,体格出众,气力惊人,德制麦德森带30弹匣时的重量为10公斤,在他手里却像是根普普通通的柴棍。其他德国机枪手通常只随身携带四到六个弹匣,其余弹药由副手背负,胡克却背了两个弹匣袋,整整一打30弹匣。
在德国海军陆战部队,类似费尔里希和胡克这样各有专长的优秀士兵不在少数,这固然是严苛而专业的训练所获得的成果,跟海军陆战部队特有的晋升体系、嘉奖制度也有莫大的关系。在这支年轻的部队,贵族出身的军官们依然享有一定的特权,但有能力、有才干的年轻人比在陆军或海军舰队获得了更多的上升空间,不满三十岁的尉官比比皆是,在四十岁之前迈入校级军官行列也不是难事。
德军的进攻炮火由稀而密,由密而疏,短短五分钟之后,炮声沉寂下来,战场上已然被沉闷的机械轰鸣声和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所充斥。没过多久,第一声尖锐哨响忽的传来,转眼之间,阵地上充斥着刺耳的金属哨声。看到自己所属的连排军官在一边吹哨一边挥手示意,费尔里希深吸了口气,沿着木梯飞快地爬了上去……
胡克和费尔里希原本在同一个步兵班,现在分属一个排下辖的不同步兵班,爬出堑壕之后,两人的目光正好有个交集。在足球场上,两人是进球如拾草芥的锋线搭档,在军旅生活中,他们也是坦诚相待的好朋友,彼此熟悉对方的性格习惯。战火无情,枪弹无眼,他们以简单的眼神互祝好运,各自踏上征程。
海军步兵的冲锋开始了,在德军战线后方的一处高地上,夏树透过望远镜静静察看着战场形势。历史上的堑壕战难住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诸多名将,让数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步兵送了命。视线前方的法军阵地属于亚眠防线的外围工事,根据步兵们的侦察,那里有铁丝网而无雷区,堑壕深度只有一米四五,射击掩体的构筑较为简单,经不起重炮的猛烈轰击,真正的考验是在亚眠城郊,那里的法军阵地经过一再加固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堑壕防线,并由一支在边境地区同德军交战过的部队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