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骑兵!”
在位于谢勒的法国第3集团军司令部,军官们突然听到窗外传来这样的叫喊声,刚开始还以为又是德国奸细搞的鬼,本想泰然处之,可是远处传来的激烈枪声让他们很快变得不淡定了,紧接着,敌情得到确认:一支三四百人的德军骑兵部队从北面袭来,他们迅速击破法军警卫部队的阻截,眼下正气势汹汹地冲杀过来!
闻此噩耗,司令部的军官们连忙安排加利埃尼撤离,但被这位巴黎军事长官断然拒绝。65岁的加利埃尼从枪套里拔出他那支锃锃亮的勒贝尔左轮手枪,带领司令部人员走出掩蔽所,跟普通步兵们一起参加战斗。或许在同僚们眼里,加利埃尼此举不顾大局,是逞英雄的不理智举动,而加利埃尼心里很清楚,马恩河会战同样让劳师征战的德*队伤了元气,他们匆匆进攻巴黎,图的是法军新败,军心不稳,部署不严,其实德军也是强弩之末,只是靠着德意志军人的纪律性以及重炮的数量优势才连续打了两场看似摧枯拉朽的胜仗,在这个异常关键的时刻,双方拼的已经不再是总体实力了,而是意志和决心的对抗。谁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谁就能够赢得这场会战乃至这场战争的胜利。
有什么比将军们身先士卒更能够鼓舞士兵们的斗志?
瓦砾遍地的城镇,步枪手们很容易在废墟中找到理想的射击位置,骑兵部队则很难在这样的地方施展威力。因此,德军骑兵们延续着他们一击即走的机动战术,他们扫过宽直的大路和地势开阔的田野,避开抵抗火力较为强烈的城镇中心,沿途攻击那些暴露在外的法军官兵。
最惊险的时候,一队德国骑兵离法军第3集团军司令部所在位置七八十米,他们似乎注意到了法军将领们色彩鲜艳的红帽子,因而挥舞着战刀冲杀过来,但司令部的警卫人员连同周围的法军步兵们拼命抵抗,英勇顽强地击退了这些德军骑兵的进攻。
战斗结束之后,幸存下来的法军官兵惊讶地现,在小城谢勒西、北两面布防的警卫部队近乎全军覆没,阵亡者基本上是遭到敌方骑兵砍杀致死,战斗现场留下的残迹令人触目惊心。严酷的现实再一次证明,在没有大炮、机枪以及铁丝网的情况下,数量不占明显优势的步兵难以对抗敌方骑兵,这也意味着德军有机会在法军防线后方搅个天翻地覆!
现如今,以维勒帕里西等村镇为战斗据点构筑的防线是法军保卫巴黎的最前沿,后面一道防线位于巴黎近郊的博比尼至蒙特勒伊和文森森林一带,两条防线之间相隔七八公里,这片地区路网交错、交通达,而且地势平坦、村镇遍布,非常适合骑兵机动作战。眼前的危机暂时解除了,可是跟第4兵团的联络全面中断,第3集团军司令部的军官们成了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既不清楚前线战况,也不知道突破防线的德军骑兵究竟有多少,有人主张就地坚守,有的提议尽速撤向巴黎。这个时候,加利埃尼展现出了一名统帅应有的沉稳冷静,他令第3集团军司令部派出一连骑兵赶往维勒帕里西,搞清楚那里的战斗究竟打到什么份上了,然后跟后方的航空队指挥部打了一通电话,要求他们立即出动三分之一的作战飞机,对巴黎东部远郊展开空中搜索,目标是渗透进入法军防区的德国骑兵部队。
在大巴黎的地界上,想要找到德国骑兵的行踪并不难,如何对付他们才是加利埃尼和他的军队真正面临的问题。用骑兵对付骑兵,这恐怕是法国人现在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经过了五十多天的一系列战斗,训练有素的法军骑兵部队折损过半,所以在霞飞手中,他们后期几乎不再用于大规模的集群式进攻,而是分散开来执行诸如侦察、袭击、警戒、巡逻等等辅助性的作战任务。退守巴黎的53个法国师当中,仅有4个是骑兵师,可投入作战的骑兵接近两万,这个数量并不算少,但整个大巴黎防线囊括了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防区,分摊下来每平方公里只能部署十几名骑兵。在巴黎会战打响之前,加利埃尼只给巴黎城防司令部留了一个骑兵师用于机动,余下的骑兵以营连为单位部署到各个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