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在特拉维夫航空爱好者俱乐部的飞行跑道上,老牌飞行员海莫夫和他的搭档萨哈登上了全白涂装的f-60。这架德国制造的民用飞机为上单翼构造,单、双座,后三点起落架,模样有些简陋,无论动力还是速度都乏善可陈,其制造商——德国的菲勒尔公司,给自己这款产品的定位是民用********。
为了在巴勒斯坦重新建立犹太人国家,犹太复国主义者努力把分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到故国之地,但由于这片土地名义上还归属于阿拉伯王国,犹太人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建立军队,展军备。在组织民兵武装的同时,他们以航空公司和航空运动协会的名义购置并保有四十多架飞机,这里面当然没有正儿八经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许多飞行员都有过从军经历,现年33岁的海莫夫便在德国空军服役了14年之久,飞了6年侦察机、8年轰炸机,可惜多次报名都没能选入战斗机部队。
伴随着一阵响亮悦耳的动机轰鸣声,海莫夫驾驶座机开始向前滑行。f-60出厂时就加装了一台多频率无线电台,正常状态下能够与一百公里以内的地面电台保持联络。受益于爱尔兰军方的支持,犹太复活主义者得以对他们的装备进行军用化的技术改装。海莫夫面前的仪表盘已不再是当初那般简单布局,军用型号的高频无线电台不但有效通讯距离成倍提高,还具备加密通讯功能,通讯内容不易被他人截获;时下最先进的无线电导航仪能够进行全天候的飞行导航,百公里的技术偏差不超过一百米。
起飞之后,海莫夫先是从港口上空飞过,他看到一艘上白下黑的邮船正在拖轮的引导下缓缓驶向码头,想来船上载运的是又一批怀揣梦想回到故地的犹太移民。特拉维夫的城区规模日益扩大,居民人数持续增加,非战状态下,依靠贸易进口可以养活很多人,可一旦爆战事或是遭到封锁,这片土地上的有限出产根本无法保证自给。因此,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以特拉维夫为中心,辐射式扩散于周边村镇,他们不止是在金融、商贸、冶金、化工领域营生,也广泛从事农垦、医疗、科研、教育、交通等基础行业。
海莫夫和搭档此次飞行的目标地,便是位于特拉维夫东南方40多公里的犹太人村镇卡夫卡。昨天晚上,那里遭到了一大股阿拉伯暴徒的袭击,据说已经造成了上百名犹太人丧生,那里的犹太家庭不分贫穷富贵都遭到了无情的洗劫,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此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村镇不同于后世的“犹太人定居点”,它们仅仅是犹太移民自聚居形成的自然村镇,游离于阿拉伯王国地方行政架构之外,通常没有政府官员、警察人员或是军队派驻。这类村镇一方面没少受阿拉伯征税官、征粮官的管束,另一方面又很难得到治安部门的保护。这几年,犹太人村镇普遍建立了民兵武装,但一个像卡夫卡这样两三百户居民的村镇,民兵一般不超过百人,枪械配备和军事训练都很差,遇到小股阿拉伯人的骚扰还能抵挡,一旦碰到上了规模的武装暴徒就歇了菜。
经过近一刻钟的飞行,海莫夫准确找到了卡夫卡。从空中往下看,这个熟悉的犹太人村镇一片狼藉,房屋旁、街道上,随处可见倒毙者、受伤者以及各种散落物件,幸存居民如行尸走肉般缓慢移动,整一幅遭到暴徒洗劫后的惨况。
低飞两圈,确认这附近已无暴徒逗留后,海莫夫向指挥部请示降落,并且得到了批准。凭着熟练的飞行技巧,海莫夫让这架f-60稳稳降落在了村镇南面的土路上,他的搭档萨哈立即拎着一支左轮手枪跳出座舱,飞奔前去向村民们了解情况。
几分钟后,萨哈一脸悲愤地跑了回来,口中嚷道:“那些下地狱的阿拉伯人抢光了这里所有的东西,打死二十多人,打伤了四十多个,他们几个小时前就撤走了,往东边去了!通知特拉维夫速派医疗人员前来支援,伤员需要得到救治!”
海莫夫立即通过无线电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些情况,然后请缨前去追踪阿拉伯暴徒的踪迹。这个时候,他的搭档萨哈从座椅后面的工具箱里摸出两枚手雷,咬牙切齿地嘀咕着“要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