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鲜明对比(1 / 2)

罗恩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了一波对垄断产业的入侵,很多特殊版本的罗恩在美国的各大实验室活动,这次朱诚的目标是美国的众多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本身来自世界各地,而美国的动乱,让这些科学家挪窝成为了一种可能性。

而朱诚的世界科技中心很明显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向,现在国内的环境极其安逸,而朱诚手里有大笔的资金,为科研提供动力。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美国最杰出的一个实验室,隶属美国能源部,而发明光学糖浆的朱棣文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光学糖浆为人们研究量子学带来了新的曙光,因为光学糖浆的发明,也让朱棣文在1998年获得了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名美籍华人同样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

当然他的光辉履历,对朱诚挖墙脚的决心没有任何影响,他要的也不是行将朽木的老迈科学家。他更多的目光看向了劳伦斯实验室大量的、年轻的科研员。

爱因斯坦在26岁的时候用5篇论文震惊世界,赫兹在30岁的时候,验证了电磁波,科学从没有年龄的界限。而决定成就的只有天资和运气。

但是罗恩想要挖墙架,却绕不开朱棣文,他是劳伦斯实验室的负责人,如果没有他的许可,朱诚的罗恩,甚至连实验室的门都进不了。

而杨海斌从劳伦斯实验室的保险库里拿出了天花病毒,说明这个地方并不是固若金汤,朱诚利用和盖茨的友好关系,很快的打通了去劳伦斯实验室的路。

当然朱棣文已经老迈,他已经很久不在实验室负责了,而罗恩见到朱棣文的时候,实在朱棣文的庄园,位于旧金山圣拉蒙独栋别墅区,这里近邻多尔蒂谷高中。

在“每家每户都能走路去公园”的理念下,这里公园非常多,在枫叶树下,朱棣文悠闲的喝着下午茶,等待着客人。

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他的心情相当复杂,他出生在美国,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对于那个国家他有着复杂的观感。

对于科锐的崛起,在朱棣文看来是一个必然。虽然那个国家的科研总是充斥着一种奇怪的氛围,官僚作风,学术权威等等风气,但是他还是知道美国的科研问题更大。

美国的科研得益于资本的扶持,在二战时候,美国的科研走到了一个顶点!以资本为动力,让美国的科研顺风顺水的走到了现在,但是随着资本选择科技的趋势逐渐形成,美国的科学进步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

很多项目根本不被允许立项,即使私自研发,很有可能被叫停,或者永远呆在保险库里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资本家不愿意看到这种技术问世,他就不能问世。

而科锐却打破了这个魔咒,用技术作为原动力,走到了今天。这让他十分意外。

“你是机器人?”在看到罗恩的第一眼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一份违和感,在观察了良久之后,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没错,先生。”

“果然,美国输的不冤枉啊!”朱棣文终于想明白了科锐投毒的关键点,是怎么饶过严苛的海关,透过美国层层的监视完成141个地点同时投毒的行为。

而罗恩出现在他面前,让他明白了这场活动的主角是机器人。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为活动,都会露出风声。因为是人就有私心,会有背叛、出卖和利诱。很明显机器人没有这种顾虑。”朱棣文笑了笑,示意罗恩坐下,他知道这个机器人的背后一定有人。

“此行的目的?”

“邀请一些年轻的学员到国内去进行学习和深造,世界科技中心马上就要完全建好了。”

朱诚没打算隐瞒,人老成精。他找任何理由都会被揭穿,不如直抒胸臆。而这个时候,朱棣文只能选择答应,因为现在社会环境的动荡也是科学的一个阻碍。

德国失去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完全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之所以摘了桃子,就是因为战火没有弥漫到美国本土!美国现在不就是处于战争状态吗?

“雄心勃勃啊!”朱棣文只能点头,他能做什么?完全不能。即使他不同意,科锐也仅仅需要多费点手段而已,还能跟他打个照面,完全是科研上的一种尊重而已。

“有了你的同意,学员去山城学习,更容易一些不是吗?美国马上就要大乱套了,朱教授不考虑回国发展一下吗?”

朱棣文摇了摇头,他岁数大了,不想再折腾了,虽然这个提议非常具有诱惑性,但是他还是不太想动,他这样的人,想动很麻烦。

朱棣文的同意,源于美国正在动荡的边缘,很多人感觉到了一股乌云在美国的上空盘旋。这个时候,去山城看看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当然有爱国者选择留下,朱诚要的也不是全部。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很多地方,美国有很多实验室的负责人同意的时候,这些想要离开的学员的各种手续办理的很快。当然这个速度很快的原因是朱诚用钱开路的结果,在美国钱格外的好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