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象棋小故事
中国近代的五大棋王
中国象棋渊源甚久,可是它真正得到长足的展却是在上个世纪初,那时,楚河汉界之间,名家辈出,高手如云,遂有中国象棋之盛事。
“七省棋王”:一代盟主周德裕
周德裕,1900年出生,扬州人。周德裕的父亲行医,又是象棋名手,为“淮扬三杰”之一。由于父和弟都会象棋,周德裕学棋条件较好。由于周父是名手,少年周德裕启蒙起点亦高。周德裕有一位胞弟德广,也喜爱弈棋;还有一位师弟窦国柱,常来周家学棋,这使启蒙阶段的周德裕可以整日磨砺。
大约在上个世纪10年代末,周德裕的棋艺已达到名手水平,其父周焕文支持他去邻近的镇江、南京、常州、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弈游。在南京,除了和名手万启有基本持平外,对邓春林等也有小胜;在杭州和冯楣蒸、吴之谦等对弈也小胜;只有在上海对励志英、林弈仙等一批一流名手的弈绩略为逊色。但总的来说胜多负少,周德裕的棋名开始传开了。
周德裕“学棋”阶段的结束,是以向“慢国手”张锦荣挑战,取得净胜14局的战绩为标志。张是民国初年崛起扬州棋坛的名棋手,曾以屏风马加慢功夫,两次战胜周焕文,使周焕文愤而离开扬州。德裕成长后,矢志要为父亲“报仇”。艺成后多次向张锦荣挑战,并取得战70局,净胜14局的战果,棋名更著。
成名后的周德裕,主要活动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因为这两地代表了华东和华南的最高水平,且经济达,人口相对集中,是职业棋人谋生的理想之地。
1931年2月,华北象棋队到沪,华东、华北的区际象棋大赛正式开战。周德裕战赵文宣,以二胜一负一和的成绩领先于赵。次战又以二胜二和的战绩压倒张德魁,独得12分,较并列第二名的赵文宣和万启有(各9分)高出3分,而获得冠军。因周德裕和万启有代表江、浙两省,华北队的赵文宣和张德魁代表吉、黑、直、鲁、冀五省,为此,周荣获“七省棋王”的桂冠。这是旧中国时地域最广、声势最大的一次比赛,是周德裕从扬州崛起的棋事高峰。
时人称谢侠逊为中国棋坛盟主,周德裕崛起于华东棋坛后,谢的影响就逐渐小了。周德裕便成为棋坛新一代盟主。
华南:天王李庆全
李庆全,小名阿万,广东番禺人,生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李庆全及其兄李贵经营梳篦,进入民国后,由于各项工业的逐渐兴起,加上男人被剪了辫子,梳篦业开始衰落。
约23岁时,李庆全开始弃业从弈,起初摆街头棋档。1924年,广州的翩翩茶室开张,一些棋艺较高的棋手如黄松轩、冯敬如等常在此落脚,此时,李的棋名已基本接近于黄、冯,于是也移师于“翩翩”,被广州棋界称为“三宝佛”。
1930年初,经述上海万国象棋台的谢侠逊和华南象棋会的穿梭联系后,决定拳行一次“华东、华南区际象棋比赛”,由华东和华南各出两人组队比赛。华南最理想的人选是黄松轩,其次再考虑钟珍、冯泽(即冯敬如)和阿万及后起的卢辉,不巧的是黄松轩因母丧不能参加,钟珍远在安南,卢辉虽为新秀,但恐经验不足,于是华南象棋会主任曾展鸿等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拍板,由冯泽和阿万为华南队的代表。
在这场比赛中,李庆全有出色的表演。第一场由李庆全先对周德裕,周为华东方第一硬手,李的策略是“保持不败”,事实也果然如此。李与周两战两和,取得预期的战果。
第四轮又是李庆全对周德裕,第一局李先,他仍不敢轻进,以起兵开局,经过激战后成和。接下来是李和周的最后一局,他们都全力以赴。周以当头炮开局,李以屏风马防御,并伺机反击,周因急于求攻,接走兵三进一,被李炮2退1打马、兵,并进而破相,反得先手,这局棋李胜。
这局胜利,打破了周的不败纪录,极大地鼓舞了华南队。李庆全因为没失一局,而被你为“无敌将军”。
在“广东省象棋比赛”之后。李便和黄、卢、冯合称“四大天王”。
西北:棋圣彭述圣闯北平
彭述圣,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