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探问(1 / 2)

又到一年中秋,今年围坐在信王府里过节的人,个个心境都与去年大不相同。

去年此时,周媛一行人刚从扬州出来,她正是晕船厉害的时候,自然是没人有心思过节的。

而谢希治当时正被困在家里,每日除了应酬家人,就是想着要怎么说服父母,让他们不要早早给自己定亲。

杨重一家人就比他们俩好得多了,去年中秋节前,杨重刚出手了一批珍珠,正是躺着数钱踌躇满志的时候,满心期盼着越赚越多,早日积累起自己的家底。

谁都想不到会有今日这样团聚过节的时刻。

因是中秋,杨重安排在敞厅里开宴,用了一座落地屏风内外相隔,里面是王妃和周媛带着孩子们,他则与谢希治在外面对坐把酒。

今天的席面是杨重点的菜,头一个就点了鲶鱼炖茄子,余外还有拔丝番薯、鱼香茄条、麻婆豆腐等周禄擅长做的菜,剩下的一些则都是安荣做的,其中还有一道生切鱼脍,味道十分鲜美。

信王府里没有养歌姬舞姬,但是中秋夜,光吃饭喝酒似乎也少了点趣味,杨重就叫侍女里有两个擅抚琴吹箫的,在廊下演奏,聊作助兴。

“我们小的时候,每到中秋,宫里都是要开夜宴的,那时父皇后宫佳丽三千,一开起夜宴来,莺莺燕燕好不热闹。又要常常拿我们小孩子做话头,我不爱给她们逗趣,每次都装作胆小听不懂,拼命往后缩,这么时日久了,也就没人再提起我,于是终于得了清净。”杨重看着里里外外跑来跑去的大郎和二郎,忽然提起了他小的时候。

谢希治的表情颇有些微妙,这位信王还真跟周媛一个德性,提起先帝来语气无半点尊敬不说,仔细听来还有那么一点调侃的意味,还真是,不拘礼节啊。

“后来就给十娘学会了。本来胡昭仪肯抚养她,乃是因为白母妃去时,父皇略有些感伤,所以胡昭仪就想在父皇面前露一回脸,不料十娘从到了她那里就似木头疙瘩一个,让她白费了一番心机,父皇更是随后就把感伤抛于脑后,宠幸新人去了。”杨重说着摇头叹气,举杯一饮而尽。

“天家无父子,更无骨肉亲情。”杨重自己给自己斟了酒,说道,“我从那时起就立下了一个志愿,将来若是我自己当了父亲,一定要好好疼爱我的儿女,疼爱每一个儿女。”说完又自嘲,“是不是挺没志气的?”

谢希治暗自叹息了一回,答道:“志无大小,王爷慈心一片,大郎二郎能有您这样的父亲,实在让人欣羡不已。”

杨重笑了笑,举杯跟他一碰,两人一同饮尽杯中酒,各自举筷吃菜,过了一会儿,杨重才又开口:“谢家是百年世家,听说向来重视子弟教养,怀仁幼时必定很辛苦吧?”

“我幼时体弱,常要卧床养病,倒没哥哥们辛苦。”

杨重作意外状:“是么?瞧不出来呀,现在是都好了?”

谢希治点点头:“后来得了杜先生亲手医治,他又教我习武强身,如今已经好了。”

杨重听了连声说好,又问他在谢家怎么过节。

谢家是大家族,过节的时候家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谢希治是很不喜欢的,因此只简单说道:“也无非是合家团聚,围坐开宴罢了。”

说完觉得自己答的有些冷淡,就又加了一句:“我常装病不去,因祖父每当家宴就要出题考人,不是写诗就是作赋,可惜我年幼的时候不像王爷那么机灵,也不会装着不懂,以致于后来就只能装病了。”

杨重听得哈哈大笑,又举杯跟谢希治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我原还怕你当此佳节起了思乡之意,倒不料你竟还有几分庆幸之情。”

“王爷有所不知,我应宋使君之邀留在岭南,本没得了家中长辈许可,只怕他们此刻也正恼着呢,我还是不回去的好。”

本来周媛一直和信王妃在低声聊天,也没听外面说什么,直到后来杨重大笑,她们二人才停下来侧耳倾听,于是正巧听见了谢希治这句话。

原来他留在宋俊身边,不是谢家的意思啊。周媛对此事本就好奇,于是更加留意倾听起来。

只听外面杨重也惊讶问道:“是么?这又是为何?宋卿精明强干,跟在他身边历练不是挺好?再说我记得令叔父也在岭南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