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减税法案(1 / 2)

战争世界 闪烁 1616 字 2022-12-08

在华夏进行战略弹道导弹试射后一周,花旗以检验现役战略导弹的可靠性为由,试射了三枚“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五角大楼的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试射“三叉戟”导弹与华夏的导弹试射没任何关系,花旗也不会跟存在重大共同利益的华夏进行军事对抗。

这个时候,远航舰队正在太平洋上向华夏本土航行。

当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这就是,特鲁尼亲自到国会众议院,为推动“减税法案”与国会议员辩论,而且是在众议院进行投票表决之前的最后一次辩论。应白宫的要求,这是一次闭门辩论会,没让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只是在长达四个小时的辩论结束之后,由国会新闻发言人公布了一条消息,辩论进行得很成功。

按照花旗的相关法律,国会众议院将在一周后进行投票表决。

因为参议院由共和党掌握多数席位,加上共和党参议员大多是特鲁尼的支持者,“减税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在众议院进行的表决将直接决定这项关键法案的生死。

在这一周内,特鲁尼肯定会忙得焦头烂额。

虽然在共和党在众议院同样占据多数席位,但是有一部分共和党众议员对特鲁尼的经济政策持反对意见,肯定会投否决票。也就是说,特鲁尼必须争取获得一部分民主党众议员的支持。以当时的情况,特鲁尼至少要从民主党众议员手上争取到五十七张表决票,才有可能让“减税法案”获得通过。

要让这么多的民主党众议员倒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按照花旗新闻媒体报道,在过去三十年里,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要让对方的数十名议员在关系到几乎所有花旗人切人利益的重大法案中倒戈,根本就没有可能,也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只发生过一次,还是二十年前,也就是在花旗遭受了恐怖袭击,世贸大厦轰然倒下之后,国会两院的绝大部分议员在出兵授权中投了赞成票。只不过,当时表决的只是给予总统出兵发动反恐战争的授权,不是一项会维持数十年,必然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经济法案。

当然,在报道中,花旗新闻媒体针对各种可能做了分析。

如果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那么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不但是特鲁尼两届任期里的头号政治成果,更是特鲁尼为自己树立的一座政治丰碑。用新闻评论员的话来说,这项法案必然让特鲁尼成为花旗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只不过到底是盛名、还是臭名,那就得看法案产生的效果了。

如果法案没有获得通过,特鲁尼有两种选择。一是重新发起表决,并且下更多的功夫去说服那些投了反对票的议员。二是行使总统特权,以行政令的方式让法案生效,然后等待最高法院的裁决。要是选前者,先不说能不能获得国会支持,首先在时间上就有问题,未必能在特鲁尼的任期内完成。要是选后者,等于是在挑战最高法院,而特鲁尼在首届任期的第一年就这么做过,结果却非常糟糕,即由他签署的限制入境令最终被最高法院以违宪为由加以废除。因为“减税法案”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裁决的时候,最高法院很有可能会倾向于支持国会,而不是总统。

毫无疑问,特鲁尼是在赌博,只不过这次赌的不是自己的政治前程,而是声誉。

要么流芳千古,要么遗臭万年。

当然,关注“减税法案”的不止是花旗的新闻媒体,而是全世界的新闻媒体,其中又以欧洲新闻媒体为最。

在这一周里面,欧洲新闻媒体集体遗忘了不久前在比斯开湾大闹一场的远航舰队,集中报道了在花旗发生的事情。一些有实力的电视台还请来了专家学者,对“减税法案”的影响做了全面分析。

当然,主要就是对欧洲各国的影响。

在欧洲国家当中,又以高卢与日耳曼的新闻媒体对此最为关切。

很简单,在十多个欧洲发达国家中,只有高卢与日耳曼还是左翼政党执政,其他大部分国家已经是右翼政党当家。事实上,也只有高卢与日耳曼还在坚持,希望能够继续维持原来的发展道路。

虽然“减税法案”与欧洲国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很明显,只要“减税法案”具备了法律效力,那么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高卢与日耳曼。到那个时候,这两个依然坚持走福利道路的欧洲国家要么转型,要么就得放弃领导欧洲的野心。不管是哪一条路,都会让这两个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做相关报道的时候,高卢与日耳曼的新闻媒体无一例外的为“减税法案”帖上了“文明世界终结者”的标签,认为该法案正式生效将意味着自二战结束之后,已经维持数十年的福利型社会制度的结束。日耳曼的一些新闻媒体甚至拿一战前的欧洲局势做比较,认为欧洲将退回到那个黑暗时代。高卢的新闻媒体也不客气,一直在抨击特鲁尼,认为特鲁尼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根本就不在乎其他国家的未来,如果他的阴谋得逞,全世界的八十亿人都将遭受荼毒。

在新闻媒体的渲染之下,欧洲十多个国家都出现了针对“减税法案”的示威活动。

其实,花旗国内也一样。在特鲁尼提出“减税法案”,并且决意交给国会审议后,花旗各地就出现了抗议集会。在表决前的一周内,来自花旗各地的数十万民众还把哥伦比亚特区挤了个水泄不通。即便是深更半夜,在国会大厦外面的广场上也有上万名抗议者,到处都是抗议的标语。

当时,甚至有人担心花旗会因此分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