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巴基斯坦一直在自行研制与生产弹道导弹,没有从华夏引进,甚至没有试图获得华夏的技术支持。
只不过,巴基斯坦拥有的显然不止是弹道导弹。
在凌晨3点左右,巴基斯坦发起了第二轮反击。
这次,使用的是巡航导弹。
可以手,巡航导弹才是巴基斯坦军队手里的反击利器。
为什么?
在巡航导弹上,巴基斯坦与华夏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严格说来,巴基斯坦发挥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这事,得追溯到阿富汗战争初期。
在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之后不久,就有几枚“战斧”巡航导弹因为出了故障,落到了巴基斯坦境内。
根据美国当局公布的资料,至少有3枚“战斧”的残骸没有找到。
几年之后,华夏就公布了第一种射程高达1500千米的战略巡航导弹,在外形上跟“战斧”几乎没有区别。
随后,巴基斯坦也公布了射程达到800千米的巡航导弹。
在此之后,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就与华夏的巡航导弹同步发展,只是同一时期,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在射程上都要稍微短一点,一般也就华夏类似巡航导弹的一半左右,不过战斗部要大得多。
说白了,巴基斯坦不需要射程太远的巡航导弹。
为什么?
巴基斯坦要对付的印度军事目标,其实离巴基斯坦都不是很远,因此800到1000千米的射程就足够了。
相对而言,巴基斯坦反到需要威力更大的巡航导弹,以便用巡航导弹来打击一些高价值的战略目标。
此外,巴基斯坦早就获得了生产巡航导弹的能力,国产化率接近百分之百。
其实,就是因为强调国产化率,所以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在某些方面依然远远比不上华夏的巡航导弹。
不是说华夏不愿意出售相关技术,而是代价太大了,巴基斯坦消耗不起。
说得更简单一点,要在保持弹头质量的情况下,把射程提高一倍,那么就必须采用油耗率更低的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而小型涡轮风扇发动的造价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数倍,大规模装备的成本极为高昂。
又比如,使用高精度的制导装置,就必须采用高性能的设备,而一套高精度的制导装置要比只采用地形惯性与地形匹配制导,末端加上卫星导航修正的普通制导装置贵很多,成本极为高昂。
为了降低价格,就只能降低战术指标。
当然,价格低带来的好处也极为突出,即巴基斯坦能够采购与装备足够多的巡航导弹来弥补打击能力上的不足。
此外,这些导弹在战时也更容易生产。
当时,巴基斯坦生产的“哈塔夫9”型巡航导弹的出厂价格仅为40万美元,不到美国类似导弹的五分之一。
即便跟华夏的CJ-20相比,那也便宜了大约80万美元。
如此便宜,用起来才不会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