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归得京师福熙憾,重兵相迎传国玺(中)(1 / 2)

明朝大纨绔 贪狼独坐 5492 字 9个月前

“来了!陛下来了!!”

老戴义这也是激动的上窜下跳,边上的萧敬不断的吞咽口水。

其实也别说他们俩沉不住气,紧急赶回来的三大学士现在哪个不是眼珠子瞪直。

死死的盯住了御书房的大门,这件事情尽管是快马飞报回来了。

但东西没有送到手上、没有亲眼看到,三大学士还是决定秘而不宣。

否则拿回来的不是传国玉玺,这可就真的丢人丢大发了。

一身风尘仆仆的牟斌终于在禁军的护持下,和张小公爷一并轰然踏了进来。

虎头老国公手按战刀,那如铜铃般的虎目寒光四溢不断的扫视着四周。

相比起牟斌的激动,张小公爷就显得有些无奈了。

他其实是真的想回自己的桃林的,然而牟斌扯着他必须一起来。

家里大父也说了,陛下让他一并入宫。

这就很蛋疼了,皇帝都说话了他如何反驳?!

“陛下!臣……得陛下天幸庇护、关外行走,幸未辱命!”

牟斌哆哆嗦嗦的进了御书房,噗通就给弘治皇帝跪下了。

双手颤抖着从怀里抱出那玉玺的盒子,打开黄绢双手捧高。

萧敬长长吐出一口气,颤颤巍巍的走下御阶去双手稳稳的托住盒子。

随后平稳呼吸,快步走到了弘治皇帝的书案边上躬身双手奉上!

弘治皇帝也很激动啊,颤颤巍巍的双手抱过这盒子。

郑重其事的摆在了案几上,这才缓缓的拆开了上面的黄绢布。

黄绢布打开来,露出的盒子形制略显古朴。

看起来应该是宋代样式的,上面的螭虎盘纹显然已经很有年头了。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将这盒盖轻轻的打开来。

眼见盒子里那方巨大的碧绿色古朴九螭龙盘玉玺时,弘治皇帝还是禁不住的心跳加速!

这是一枚样式极为古朴的玉玺,上面的很多纹饰明显并非是邻近的朝代所有。

比如上面的九条螭龙纹,几乎从宋代开始便再未曾看到过类似的雕琢。

上面的螭龙中有一条角缺了一块儿,此则是符合汉王莽篡位时汉元后摔断一角的传闻。

翻过背肩,上有一行小字曰“大魏受汉传国玺”。

这也符合了传说中曹丕夺刘汉江山后,篆刻于上以示正统之寓意。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弘治皇帝一双龙目瞪的大大的,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皇家的辛秘有谁比他更清楚?!

其实数位皇帝不惜代价的出征塞外,为的就是想要寻回这枚玉玺。

洪武朝的时候发生过一件极为诡异的事情,那就是当时买的里八剌被释之事。

洪武三年李文忠等率明军攻破应昌,虏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嫡长子买的里八剌。

押到南京后,被洪武帝封为“崇礼侯”。

四年后太祖洪武以元昭宗“父子隔绝、未有后嗣”,而将崇礼侯买的里八剌遣还鞑靼。

这件事情当时发生的极为诡异,洪武帝跟大元杀的你死我活可谓是血海深仇。

哪里还会在乎对方绝不绝嗣的问题啊,为了这个居然将他放还。

而且在俘虏的时候,还给他封侯。

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事情,然而史书只是记载了这件事情。

却将事情的根本原因一笔带过,甚至封侯这事儿都没有给出缘由。

放归的原因说是“父子隔绝,未有后嗣”,简直瞎掰的不能再瞎掰了。

只有读过宫闱秘史的弘治皇帝才知道,其实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拿回这枚大印。

种种迹象和被俘的、投降的北元勋贵文武大臣们,都曾提到过这枚大印。

传闻它就存在于北元的宫廷内,虽然没有被使用却也没有被销毁。

否则的话,洪武帝那性子早特么把这厮剥皮抽筋了。

哪里还会给他封侯,甚至后面还给人放了。

放了他,是让他回去拿传国玉玺来赎。

结果这票人不讲道义啊,回去就说没有。

于是一怒之下才有了多次不惜代价的北伐,甚至他们逃到捕鱼儿海都还挨揍。

“晦庵公、西涯公、木斋公且来,与朕看看!看看这是否便是汉之传国大宝!!”

仨老家伙终于获得了弘治皇帝的首肯,连告罪都没有做便连滚带爬的上了御阶。

但这真的不能怪他们,实在是这传国玉玺对于正统之说太重要了。

自大汉受此玺并命名为“汉之传国玉玺”之后,这枚玉玺便成为了正统的象征。

历朝历代以来都想要拥有这枚玉玺,似乎没有就少了些正统的意味。

洪武帝即便是做的再好,可说到底终究是泥腿子出身。

永乐帝撇的再干净,但天下人还是知道他夺的是自己侄儿的江山。

他们比谁都需要这个正统的名号,所以他们几乎是不惜代价的想要拿到这枚玉玺。

“是它……是它!没想到消失了数百年,它又回来了!!”

双手哆哆嗦嗦的捧着这枚玉玺,刘健这老家伙一时间竟是老泪纵横。

“我汉家重宝啊!我汉家正朔之统啊!!”

眼见老家伙将这枚玉玺放回了盒子内,竟然是下了御阶撩开官袍轰然大礼拜下。

“老臣为陛下贺!为我大明贺!为我华夏贺!陛下,此传国玉玺……乃是真品!!”

眼见李东阳、谢迁二人亦是退下来,对着弘治皇帝推山倒柱的拜下。

“臣为陛下贺!传国玉玺颠沛流离数百年,终归我大明矣!!”

弘治皇帝豁然起身,亦是无比激动!

眼见牟斌、戴义、萧敬……等皆轰然拜下,甚至虎头老国公都轰然拜下。

张小公爷无奈的也只好跟着拜下,便听得怒吼声响起。

“臣等贺陛下!我大明受天命所归,江山万年!陛下万年!!”

那殿外的侍卫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亦是受过宫内礼仪训练的他们同时轰然拜下。

“贺陛下天命所归!我大明江山万年,陛下万年!!”

怒吼声由御书房传出,很快的传到了宫墙处!

便听得那些正在巡查的、正宫墙上执守的禁卫们,轰然拜下随之而吼。

“贺陛下万年!我大明江山万年!!”

一声声的咆哮声,似乎让这座皇城都震动了起来。

怒吼的咆哮甚至压住了皇城外,那些纷纷扰扰、熙熙攘攘。

在那声音如滚雷一般炸响时,皇城外的人群就像是被人使了定身法术。

所有人长大着嘴不可思议的望向了皇城,有人想起今日城内的特别之处。

从两日前就开始全面的封锁了,他们更是早早的被通知今晨宵禁。

一大早的调查局的番子们便布满了大街,将所有的出入口全数封锁起来。

这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什么大人物,带着重要的物品进京了。

果然,很多好奇者从门缝里看到了黑甲骑兵回来。

张小公爷身边的姬武将们实在是太显眼了,妙安小姐姐、足利鹤更是披挂在身。

京师的老少爷们再傻也看出来了,张小公爷必然是找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要送与陛下。

否则的话,他身边的那些个吃人的雌豹子怎么会那么紧张?!

如今听得从皇城里传来的这些个嘶吼声,他们再傻也知道了。

陛下肯定是得了不知道什么了不得的宝贝,否则的话皇宫大内怎会传出如此嘶吼?!

在驿馆里的福熙缓缓的抬首,轻叹了一声往棋盘上落子。

坐在他对面的,则是捻须垂首的梁嘉悯。

“大和尚想来已经知晓此间事宜了?!”

眼见梁嘉悯捻起棋子,轻轻的摆在了棋盘上。

福熙垂首轻声道:“气运所在,看来大明江山固若金汤。”

梁嘉悯闻言不由得双目微微眯起,轻声道。

“果然找到了那枚玉玺?!老夫还以为只是传闻而已。”

福熙低垂着寿眉,在棋盘上落子:“我白莲发起于隋唐,传承迄今自然是有些典籍记载的……”

“自汉始这枚宝印虽辗转多人之手,却神奇的未曾被毁去……”

眼见福熙顿了顿,缓缓的抬首道:“最后的消失,是在北元。”

“这个消息当时开国洪武皇帝、后来的永乐陛下亦都是知晓的,所以才有多番对北元的征伐。”

随着福熙的娓娓道来,将自己的猜测说了一通。

梁嘉悯亦不由得苦笑,看来传闻似乎是真的。

只是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枚玉玺居然会是在朵颜三卫之手。

但仔细想想又非常的合理正常,北元自然是不甘心失败了。

而保留着这枚玉玺可以让他们有垂死起生的机会,最不济也能换一个荣华富贵。

这样的物件儿自然是不能轻易交出去的,他们又被穷追猛打自然也不好带在身边。

放于朵颜三卫之手,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结合朵颜三卫是在捕鱼儿海之役,北元再次战败脱古思帖木儿被杀后投效大明的。

这又能看出端倪来了,他们不相信也速迭儿。

没有交出玉玺则是在观望,如果大明不知道的话他们会继续留着。

若是能复辟自然是最好的,若是不能这也可以换成一个富贵。

那会儿交给了大明就是好事儿么,恐怕是不见得的。

说不准朵颜三卫都得被根除掉。

“和尚已经去信,让各家都准备往山海关外迁徙了。”

福熙放下一枚棋子,淡淡的道。

梁嘉悯倒是不意外,反而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老朽亦去信家中,只要国朝首肯老朽愿亲自跑一趟将山中寨民劝出来……”

两头老狐狸说着,默契的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一丝无奈,一丝落寞,还有丝丝的不甘。

然而,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他们现在根本就无从选择,若是顽抗则必死无疑。

“阿弥陀佛……”

福熙停下了拿起棋子的手,望着窗外。

听着那震天的怒吼咆哮声,缓缓的垂下了头。

“顺潮者生,逆潮者死。”

御书房里的弘治皇帝脸上的血色渐渐的褪去,他这个时候已经平静了下来。

这么多年的朝堂争斗,尽管此时是心潮澎湃。

他也能压住自己,不让自己的情绪一直都处于激动状态。

“痴虎儿,朕怎么看你……似乎不以为意啊?!”

弘治皇帝平静下来后,很快就发现了张小公爷的异常。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的激动,甚至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的无奈。

叫弘治皇帝这么一问,刘健李东阳他们几个顿时也看了过来。

“呃……小臣也为陛下贺了啊!这还是小臣找回来的,您可不能卸磨杀驴啊!”

张小公爷赶紧撇清,开玩笑啊!凭啥冒头?!

这会儿说一些煞风景的话,那刘健他们几个老狐狸还不的恨死自己啊。

虽然咱不介意得罪谁,但也没有必要平白无故得罪人不是。

“痴虎儿,老夫等都是你长辈!有甚话不能说的?!”

开口的是李西崖,看着这老家伙脸上的笑意张小公爷便很无奈。

脸上笑眯眯,不是好东西!

这李西崖上来一口就说自己是长辈,那特么要是说了不中听的可就是不尊老了啊!

白了一眼这老家伙,张小公爷叹气道:“夫韩子《外储说左上》中言‘夫良药苦于口’……”

“既是苦口,小子何敢劝饮哉?!”

这话一说李西涯这脸可就有些潮红了,心道明知道这小子那骂人有一手的。

自己怎能还喜欢去撩拨他啊!

这不,回手这一拳就还击过来了。

李西涯那话是用自己长辈的身份倚老卖老的压人,而张小公爷则是说自己有忠言难说。

“夫良药苦于口”,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全句是“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也就是著名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句话的出处。

张小公爷用在这里就是说,我有忠言良药!可您几位是长辈,我不好强灌呐!

毕竟咱们得尊老不是?!

“好啦~!好啦~!臭小子!有话便说,朕什么时候听不进你的忠言了?!”

弘治皇帝到底是仁厚皇帝,看着李西涯窘迫便过来解围。

瞪了一眼张小公爷,便道:“且快说来!”

哼哼哼……狗皇帝,又要威胁打我屁股是么?!

回去我就先揍你儿子!

“陛下,小臣且问:传国玉玺来历如何?!”

张小公爷叹了口气,这传国玉玺说到底就是个物件儿。

有它是锦上添花,没它也照样君临天下。

“自然是从始皇帝祖龙传于后世……”

弘治皇帝有些莫名其妙,但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

他明白了张小公爷要给他说什么,下面的李西涯等人亦是一下子冷汗“刷~”的就出来了。

说到底他们毕竟跟张小公爷相差的是整整数百年,算下来甚至是好几个时代。

“秦造此传国玉玺,然而秦传二世而亡。”

张小公爷望着弘治皇帝,轻声道:“汉得此玺,号‘汉传国玉玺’。然国柞四百余年而止。”

“曹魏夺汉基业,亦不过得国柞四十有五……”

一遍遍的数下来,哪个王朝是靠着拥有了这枚传国玉玺而得享国柞长久的?!

根本就没有。

即便是将它定为“汉传国玉玺”的大汉,也仅是享国柞四百余年而已。

“传国玉玺,得之臣自然是为陛下高兴、为帝国高兴的!”

张小公爷呼出一口气,微微躬身作揖。

“但臣不以为此传国玉玺,便有甚正统、非正统之用而已。”

时代的差距,就是让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都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代里正统正朔,到底是有着极强的号召力的。

尤其是他们这些理学出身的儒家子弟,不可避免会在脑海里被塞入这个观念。

然而跟他们所不同的是,张小公爷出身的那个时代就不讲什么传国玉玺之类的。

那玩意儿早特么丢了好多年了,鬼知道它到底在哪儿。

也许某一天它会突然蹦达出来,跟很多古玩一样的被人突然发现重见天日。

但至少在张小公爷嗝屁着凉那会儿,它还不知影踪。

“正统者,乃天下之民心所向!百姓安乐,达《礼记·礼运》之盛景下……”

眼见张小公爷顿了顿,道:“陛下就是用烂泥做章,何人又敢违逆耶?!”

玉螭虎说着向后缓缓退出两步,正冠掸衫大礼对着弘治皇帝轰然拜下。

“陛下!且看此罗伞!!”

弘治皇帝回首望去,眼见那顶被细细保养着的罗伞在御书房中被打开迎风微微而动。

上面那些细碎的小布,似乎都在无声的为他祝福。

一时间弘治皇帝整张脸顿时涨红!

朕是谁?!朕乃是真龙天子,这天下万民之父母!

朕统御万民,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抵御外敌!

只要是朕与朕的子孙,都能如今日一般让万民心甘情愿的祝于万福……

这天下有所谓正朔,和无所谓正朔又有甚区别?!

“夫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亚圣亦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此煌煌大言,千古之下多有明证!区区一方玉玺,能统帅天下否?!臣以为,不可!”

“治民,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利民之所利!”

“如此天下岂能不定?!如此天下,何人能反?!如此天下,陛下金口玉言又何须玉玺为之背证?!”

眼见张小公爷轰然拜下,推山倒柱以头触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