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生听了崔浩的报告,扭头问一干幕僚官员:“诸位以为司马楚之这个时候派密使前来到底是何用意?”
崔浩在军事战略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敏锐性,其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却不是他的强项,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也不会轻易开口。
倒是寇谦之说:“王爷,今日清早,臣起来卜了一卦,我幽州在近一段时日会接连有喜事发生。臣以为司马楚之这次派密使过来对于我们应该是有利的,王爷不妨见上一见!”
东方辰站出来拱手说:“臣以为见司马楚之的使者倒是不急,可以缓上一缓,如今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受封立国称王,举行立国登位大典!如此一来可向天下臣民证明立国称王是朝廷册封,名正言顺,其他诸侯虽心有不满,却又无可奈何,但若是自行立国称王,情况大不相同,有叛乱之嫌!”
“王爷立国称王之后面对司马楚之底气更足,优势更明显,从前他认为他与王爷地位相当,向王爷效忠有辱颜面,而立国之后王爷就是一国之主,他那个琅琊王只是一个爵位,地位与王爷有着天壤之别,他在王爷面前自然是低人一等,投效王爷也不会感觉受辱了!”
“好,东方先生说得好!”赵俊生大悦,指着高允说:“高卿,你熟知典章礼仪,本王就命你全权主持立国登基称王的典礼筹备事宜,时间不宜拖得太久,司马楚之那边只怕支撑不了多久,时间拖长了本王担心齐州被南朝攻破,到那时本王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允却说:“王爷,这立国登基称王之事决不可马虎草率,王爷这一生就这么一次,岂能随便敷衍了事?要定制王爷的王袍、王冠等、需要安排哪些兵马在内外警戒、需要邀请哪些诸侯前来观礼,典礼上需要册封王妃,需要提前做好任命王国大臣、官员、武将们的官位和册封的爵位的预案,需要修建宗庙祭天、祭祖,需要颁布王国法令等等,事务繁杂,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筹备好的,而且王爷的王宫尚在筹建之中,臣以为立国登基大典最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筹备!”
赵俊生皱眉道:“一年?这个时间太长了吧?”
高允说:“一点也不长,再有一年的时间王爷的王宫的第一期工程就能完工了,到时候举行大型典礼的御极殿、王爷日常处理国政的含章殿、内宫、祭神坛和宗庙都建好了,正好可以举行立国登基大典,既气派庄重,又威严肃穆。若是草率行事,不但会给外人留下笑柄,还会堕了陛下的威仪和我乾国的声威呀!”
东方辰站出来拱手说:“王爷,高博士言之有理,臣附议!方才是臣思虑不周,如今朝廷的册封已经下来了,王爷已有了诸侯国国君的名义,司马楚之不认也得认。举行立国登基大典之事倒是不在急于一时,见司马楚之派来的使者可以等上几天,向打发了朝廷使者再说不迟!”
赵俊生听从了下属的建议,先热情招待了朝廷派来宣旨的太监和随行护卫的羽林军,把司马楚之派来谈判的使者沐谦晾了驿馆内不闻不问。
沐谦一连三天都没有见到赵俊生,这让他很不安,他感觉到事情不妙,立即派人出去打听消息。
“什么?朝廷派来使者宣旨册封为赵俊生为乾王、立乾国?”沐谦大吃一惊。
随从说:“正是,小人出去打听得清清楚楚的,这事都在蓟城传了好几天了,茶楼酒肆勾栏院都传得沸沸扬扬,幽州百姓说起此事一个个手舞足蹈,一个个活像过大年一样!”
沐谦的心沉到了谷底,如此一来,赵俊生那边的筹码就更多更重了。
两天后,赵俊生接见了沐谦。
在沐谦到来之前,郭毅把调查沐谦的情况向他做了报告。
“王爷,这个沐谦原本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派去刺杀司马楚之的刺客,沐谦精通刺杀之术,却也精通政务,当初他深知司马楚之身边不乏武艺高强之人,甲士林立,想要刺杀谈何容易?于是他装扮成亡人(南朝流亡到北朝的人)去投奔司马楚之,楚之见他颇有才学,又通政务,就让他负责军中辎重调度,沐谦干得很不错,把军需方面的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司马楚之的信任。沐谦知道刺杀的时机已成熟,加上刘裕又派人催得急,于是在一天夜里诈疾,他知道司马楚之必来,因此准备了匕首藏于席下。司马处置听到他生病的消息竟然亲自煎煮汤药前来慰问,沐谦深受感动,扔出匕首,把他受刘裕派来刺杀之事合盘脱出,司马楚之放他离去,他走到半道又回去委身以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