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你知道朕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吗?(2 / 2)

如果下过雨之后,就会现,这条官道上其实也有很多小小的水坑,只不过这些水坑并不深,也并不影响通过。

不是工匠们不用心,而是现在的实力就这样,毕竟全部依靠人力来完成的道路,不可能跟机器压出来的那样平整。

问题终归会有的,至少比起以前而言,这条管道却是给大唐的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改变。

“朕没想到,元吉你竟会有如此的才能,若是早知这些的话,朕当年早就将皇位传与你了,也不至于让你们兄弟相互残杀。”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许是在宫里待的时间久了,李渊情不自禁的提起了往事。

每个人都会有些遗憾,李渊创建了唐朝,这是他的人生巅峰,可在儿子的问题上,却犯了浑。

“这些年来朕也一直在想,这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想来想去,朕还是觉得,这问题出在朕的身上。”李渊关上了窗户,车内的温度没有继续下降,背靠在垫子上,李渊一双眼有些空洞的说着:“是朕害了你们兄弟,如果当初朕可以果断一些,如果当年朕的疑心可以少一些,如果当年朕可以看开这些问题,现在也就不用坐在这里后悔了。”

四个嫡子,一个早年夭折,两个死于非命,对李渊的打击又是如何?根本没人能体会到这种痛苦,根本没人可以理解李渊现在的心情。

这两年来虽然李元吉没有对自己软禁,心情也好了许多,可有些事情,不是表面上做的这些就可以的,李渊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加上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所以李渊决定借助这次东去洛州的机会,好好的跟李元吉畅谈一番。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自己身为一个父亲,身为一个爷爷,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自己的孙子们也走上相互残杀的这条道路上。

“你知道朕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吗?”李渊继续问着。

“父皇最后悔的,怕是当年对大哥产生了疑心,所以给了二哥兵权。”李元吉直接说道,虽然这样会让自己很尴尬,但这就是事实。

“没错!”李渊也没什么避讳,更不在意会不会引起李元吉的不满,直接点头说道:“自古以来,华夏便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建成很不错,有能力,为人宽和,心胸大度,亦能容人,他若是当了皇帝,必然可以容纳下你们几兄弟的。

只是当初建成锋芒毕露,做出的政绩更是让朕都觉得惊讶,又有些担心建成有朝一日会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会采取更激进的手段,你知道的,他有那个能力。

所以朕就给了世民兵权,希望他们两个可以一文一武,相互限制,相互刺激对方,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一方面则是能够激出最大的潜能,让他们展现出更好的自己。

可惜朕失算了,朕没有想到,最终的结局会是这样,朕没有想到世民竟会忍不下去,朕更没有想到,你在提前知道消息的情况下,竟然没有告诉朕。

或许你有你的想法,这朕并不怪你,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再让朕回到当年的话,朕一定不会给世民兵权,这样现在陪在朕身边的,也就不止你一个人了。”

暗卫在这些年来没少做事,更多的高层也都知道了暗卫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也都觉得,当年李元吉没有选择告密,而是自己一个人逃离长安,这个动机是有问题的。

但是从当时的情况,以及后来的事情展来看,李元吉的这些种种行为又前后自相矛盾,这也是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的地方。

而玄武门事件,其实李世民是一点胜算也都没有的,李元吉若是不跑,李世民甚至连秦王府的门都出不了,甚至都不用李渊出手,单单只是李建成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轻易的剿灭李世民。

李世民为何会动玄武门?

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正在逐渐的消散,在太子之位的争夺战中,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机会,什么时候退出?那只是时间问题。

李渊已经倾向于李建成那一边了,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所以李世民才会起政变。

而那个时候,李元吉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避免这一切,但是他没有。

虽然嘴上不说,可李渊的这一番话,也有责怪他的意思。

当然,责怪的同时,也有告诫李元吉的心思,提醒他在选择立储的时候,千万不要走自己的老路,更不要犹豫,如果自己看好他,那就坚定不渝的支持他,断绝任何人想要谋求太子之位的想法,若是不看好,则要当机立断,该废则废,不然只能后患无穷。

李元吉知道,这件事情是自己穿越以后,这一生的人生污点,无论怎么洗刷,也不可能洗掉。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告密,是想让他们两个自相残杀,然后自己渔翁得利,因为最终登上皇位的,是自己,虽然在此之前李世民也做了两年的皇帝。

“父皇,如果儿臣说,当日儿臣接到这个消息以后,被吓傻了,所以下意识的要逃出去,父皇您会相信吗?”这个答案有些二,可这就是事实,刚穿越过来就遇到这情况,对于一个搬砖工来说,就算知道了又怎样?被吓傻,下意识的逃命,这难道不是正常的现象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