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六章:事故?(1 / 2)

“那个东西,一次铺设可修建十多米的距离,然后进行拼接,一日间便可铺设四五里的距离……”

工地上,一个工部的官员指着正在吊装铁轨的设备介绍着。

设备是经过改装的,样子很丑,没有进行任何的美化,除了自身的动力以外,没有任何的自动化象征。

整个设备,除了一个火车头,以及数节装载着集成铁轨的车厢以外……

怎么说呢,一个模样很丑的铁家伙。

身前身后,包括它的身上,聚集着一个个忙碌到爆的工人们。

最为忙碌的是铁匠,一个人力推动的车子上,架着一个巨大的火炉,靠近附近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温度烘烤的令人难受,甚至有些难以呼吸的感觉。

每当一段铁轨被铺设对接上去,并且完成矫正以后,铁匠就需要赶紧钻进去进行检查衔接口的问题,然后就是固定磨具,取出钢水,直接顺着磨具倒进去。

之后便是打磨,至于铁水直接连接是否可以保证其坚固度,这个在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很大的问题。

甚至出现了火车经过之后,铁轨竟然出现裂痕的痕迹。

不过这都是在试验的时候现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解决的办法?

很简单,将两节需要拼接的铁轨做成一个凹凸口,两者大小可以吻合,并且在凹凸口接触的部位,预留下一个孔,使其连接后可以从上面看到下面的路基。

然后将一块材质较硬的钢材塞进去,大约只占这个口的三分之一大小,磨具将底部固定,封死,再从上面倒入钢水,使其融为一体。

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对连接口处的缝隙进行浇灌钢水进行连接。

但这样的强度依旧远远不够支撑火车那巨大的重量长时间的使用。

所以还有第三步,两节铁轨相交的部位,会被撒上一些铁粉和铝粉,当前两个步骤完成之后,就会在连接处用特制的炉子给密封起来,然后用焦炭去烧,在烧红之后继续烧下去,大约一个时辰后,将炉子取下,在用铁锤,用古老的方法一次次的锻造,使其保证平行即可。

放在后世,这样的拼接必然是不合格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拼接技术却是最先进的,凹凸处能够使其更加密切的连接在一起,孔洞加入钢棍,加入钢水,这是第二个支撑点,三步棋下,长洛铁路开通将近两年,也没见有哪段铁轨直接被压开的。

在修建铁路的道路上,大唐是越走越远,越来越有经验。

所以,介绍起来,这位工部的官员脸上也是异常的骄傲,这些可不是科学院搞出来的,而是他们最先提的点子,并且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的试验,之后科学院更是借鉴了他们这种思路,并且用了更强大的技术和设备,造出了这台设备。

虽然依旧需要人力去推动,但通过绞盘装置,现在铺设所需要的人力已经不多了,速度也很快。

更多的人力,则被用到了路基的修建上。

整个过程,李承光看的很认真,认真的听,认真的问,认真的看,认真的去思考。

那个先进的设备,的确打破了李承光的思想认知。

因为他真的很先进,通过轮盘转动,那台巨大的吊臂可以前后移动,将十余米长度的铁轨吊起来,超过火车自身的高度,然后在一步步的向前移动,每隔几米,就会有人将延伸出来的支撑点固定,封死,然后吊臂与伸出来的支撑点进行对接,继续依靠轮盘的转动,一点点的向前移动,直到铺设位置。

很先进,但李承光却总觉得还是有些不太完美。

当然了,这只是他自己的感觉而已,科学研究哪有那么容易?

‘轰……’

钢铁与钢铁的碰撞声,钢铁与地面石头的碰撞声,工人痛苦的哀嚎声……

随着一声巨响,忙碌的工地瞬间寂静了下来,紧接着的,是更加慌张的场景。

事故!

打断了李承光的思考,看着那近在咫尺的事故现场,工人们的遭遇,李承光的脸色瞬间一片的煞白,毕竟只是个刚刚八岁的孩子,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工部官员的脸色也同样的不好看,苍白的如同一张死人脸似的,根本看不到任何的血色。

这样的事故,是第一次生,在之前,从未生过这样的事故,而铁轨从挂钩上脱落下来,直接砸到了正在准备的十余名工人身上。

至于结果……

没有砸到要害的,下半辈子基本上也就瘫痪在床了,能够站起来的,怕是没有几个。

而那些被砸到腰部或者上半身的,此刻就连呻吟的声音都是越来越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