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屿港中并非只有佛郎机人,还有倭寇。之所以两者相安无事,是因为佛郎机人的势力更为强大。”
徐言稍顿了顿,继而接道:“这种平衡其实十分巧妙,平日里还好,若是战时就不好说了。”
朱纨捋了捋胡须,笑道;“徐小友的意思是散布谣言,令他们互相猜忌?”
徐言称赞道:“部堂大人英明。岛夷倭寇与佛郎机海盗貌合神离,只需要添一把火就能让他们互相猜忌甚至于火并。”
当然,这个前提是明军大兵压境,给到足够的压力。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
朱纨对徐言的建议很满意。
徐言见朱纨心情不错,便吟诵道: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朱纨知道徐言有诗才,见他突然吟诗,便赞赏道:“徐小友这诗作的不错。”
徐言连忙道:“部堂大人,这首诗并非晚生所作。”
“哦?”
朱纨感到有些惊讶。
“这首诗是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所作。”
徐言毫不犹豫的说道。
“戚继光?”
朱纨显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面上十分的疑惑。
这也不奇怪。此时的戚继光不过是个刚刚继承祖上职位的毛头小子,毫无名气可言。
“启禀部堂大人,此人乃是山东登州人,嘉靖二十三年袭任祖职,这首诗便是他在嘉靖二十五年所作。”
“哦?徐小友和这戚继光也有交情?”
朱纨饶有兴致的问道。
徐言就知道他会这么问,早已想好了说辞。
“回部堂大人的话,晚生曾经前往登州游学,与这戚继光有过一面之缘。”
原先的徐言确实非常喜欢游学,美其名曰增长见识,其实就是游山玩水。
他也确实去过登州,但应该是没见过戚继光的。
不过这种事情根本无法考证,换言之即便徐言真的见过戚继光,也是众多人参与宴会中的一员,戚继光也未必记得。
听徐言与戚继光并没有什么交情,朱纨有些好奇道:“徐小友与这戚继光未有深交,为何举荐于他?”
徐言心道我总不能说我知道他日后会成为一代抗倭名将吧。
难,真的是难啊!
“启禀部堂大人,就凭他那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徐言这么说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
当初他之所以在酒宴之上众人之中脱颖而出,给朱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吟了一首诗。
而他作的那首诗其实和戚继光的这首诗是很类似的,都是表达了报效国家,安靖海防的愿望。
换言之,徐言可以说他是见到知己,惺惺相惜。
从逻辑上来讲,这是解释的通的。
果不其然,朱纨见他这么说微微颔首道:“英雄识英雄,徐小友这是要为国举贤呐。”
其实徐言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朱纨提及戚继光的。
毕竟戚继光第一次登上重要历史舞台是在嘉靖三十二年,受到张居正举荐后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