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书信(一)(1 / 2)

看着郡主坚定又明亮的眼眸,陈卓心里电光火石地闪过一个念头。

旋即,陈卓自己也被这个念头惊到了。

姜韶华没有留意到陈长史的些许异样,微笑道:“前面就是博望,这回我们在博望县多住些日子。”

陈卓定定神,欣然谢了郡主恩典,默默地将心头闪过的那个骇人念头按捺下去。

半日后,姜韶华一行人进了博望县衙。

陈县令领着一众官员簇拥着郡主进了正堂,一一行礼问安。县丞县尉等人毕恭毕敬,便是陈县令,对着郡主的态度也格外恭敬。

可见姜韶华雷厉风行的手段,颇见成效。这也是上位者应有的手段,恩威并施,刚柔并济,一手萝卜一手棒子,一样都不能少。

“陈县令请起,”姜韶华和颜悦色地笑道:“大家都起身,坐下说话。”

陈县令领头谢了郡主恩典,在陈长史的身边坐下了。

姜韶华问话也不兜圈子,直接了当:“博望县一共接收了多少饥民?现在安顿在何处?”

陈县令早有准备,拱手答道:“回郡主,博望县原本有两批饥民,五日前又送来一批,加起来共有一千六百三十九人。合计四百一十五户人家。臣给他们划了一大片空地,建起了新村落。”

一旁的主簿战战兢兢地奉上了户册和发放粮食的账册。

姜韶华看一眼汤有银,汤有银立刻上前,收了户册账册。这一路行来,郡主每到一个县城,最先做的事就是巡查饥民安顿情形。他精通账目,着实派上了用场。

陈县令还在继续回禀:“……博望县和其余县城不同,壮年男丁多进了矿山。新来的饥民里,臣挑了一些身体健壮的男子,让他们进矿山做事。每日工钱都是现结的,且是以粮食来结算。所以,他们都十分愿意进矿山。”

“如此一来,开垦荒田的人就少了许多。目前只开了四千多亩荒田。”

这个数字和其余县城比起来,确实少得可怜。不过,博望县本来就特殊,不以农耕为主。

姜韶华略一点头:“你做得对,有人手先紧着矿山。用人也别用得太狠了,每日让他们吃饱。”

陈县令拱手领命。

挖矿是重体力活,十分辛苦,且有一定风险。压榨太过,就易造成民乱暴动。一旦掌管矿山之人贪婪无度,或是过于心狠手辣,就如人间地狱。

譬如朝廷的十几座矿山,大多都是刑犯去挖矿,熬不了几年,要么累死,要么就逃走被处死。

南阳郡的铁矿山,却完全不同。每日供应一顿午饭,还有工钱可拿,用人做事也不过度。在博望县,人人都乐意进矿山做事。

这等差事,姜韶华也只放心给陈县令来做。

说完公事,接下来就是晚宴。

陈县令笑着起身举杯:“今年南阳郡新粮大丰收,臣喜不自胜,恭贺郡主。”

姜韶华眉眼舒展,笑着举起茶杯,喝了一口。

玉米大丰收,紧接着是更喜人的红薯大丰收。诸县收粮后,统计出的数字都在冯长史手中。户房上下忙了几日,才算出了今年南阳郡所收的粮食数字。知道这个具体数字的人,在南阳郡里不超过五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