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荒田(二)(1 / 2)

郦县山多林多,土地也多。以前因为匪祸严重,郦县百姓生计艰难,十分贫穷。后来土匪窝被剿灭一空,郦县又有了一个勤勉爱民的蔡县令,短短几年间,郦县就从倒数前三的赤贫县城,进步到了中县的位置。

今年郦县第一批接收饥民,安顿得十分妥当,得了陈冯两位长史的高度赞扬。直接拿郦县做了范本,令其余诸县效仿。

姜韶华巡过西鄂博望等县,今日进了郦县,才算真正顺眼顺心。

蔡县令伸手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田地,语气中难得露出一丝骄傲和自得:“这些田地,都是他们辛苦开垦出来的。臣已经将土地都登记入册,按着之前定好的,一半土地归百姓,另一半归郡主名下。”

姜韶华失笑:“不是说另一半归县衙吗?怎么变成本郡主的了?”

蔡县令理所当然地应道:“县衙的就是郡主的。”

这话有道理。

陈瑾瑜马耀宗一并点头表示赞同,汤有银反应稍慢一步,很快也跟着点头:“蔡县令言之有理。”

崔渡忍不住瞥一眼蔡县令。别以为蔡县令只会低头做事,拍起马屁来也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姜韶华抿唇笑了起来:“也罢,本郡主的也是县衙的,更是百姓的。田里每年产出的粮食,送一半去王府,剩余的都留在县衙自用。”

蔡县令大喜,忙拱手谢恩。

至于崔渡,已经麻溜地下了马,快步走进田里,仔细勘查土地和地里冒出来的青苗了。

姜韶华等人也纷纷下马,走进田里的步伐格外小心,以免踩踏了幼苗。

崔渡仔细看了一回,又从孟三宝手中借了长刀,将土地挖开,蹲着看了许久,用手拈,又闻了闻。

“这片田有什么问题么?”姜韶华莫名地跟着紧张起来。

崔渡沉吟片刻道:“这里的土壤确实有些特别,应该是盐碱含量高了些,粮种入土发芽慢,长势也不好。这样下去,几个月后怕是收不了多少粮食。”

姜韶华眉头微微一皱,还没出声,蔡县令已经急了:“这该如何是好!当日选荒地的时候,我还特意选了这一片。离他们安置的村落近,土地也平整些。今年百姓们开垦荒地格外卖力气,就是盼着能收一季粮食。要是没收成,该如何是好!”

“蔡县令先别急。”崔渡笑着安慰道:“没那么严重。粮食多少能收一些,就是产量没那么高罢了。而且,这盐碱地也是可以治理的。等我仔细研究过后,教百姓们一些治理土壤的办法。”

姜韶华接过话茬:“今年粮食收成不论多少,都归百姓们自己。要是粮食不够吃,王府会拨发粮食过来,你不用担心。”

蔡县令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长长作揖谢恩:“多谢郡主恩典。他们都是离乡背井的可怜人,如今在郦县落户生根,臣盼着他们能尽快融入这里的生活,心情急迫了些。让大家见笑了。”

姜韶华微笑道:“你是他们的父母官,以父母爱子女之心善待百姓,珍惜怜爱他们,这样的县令,本郡主应该重重嘉奖。谁会见笑,谁敢笑你!本郡主饶不了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