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眼前这个大乱的天下,密谋刺杀的人绝不仅仅只有他们,而刺杀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董卓或者长天这种蛮不讲理的人。
再另一处,也有人正精心策划着一场刺杀。
大汉的郡如果被封为郡王的属地之后,那么就会从郡被改称为国,比如陈国,比如昌豨念念不忘为什么有两个东海王的,东海国,也比如平原国。
当一郡变成国的时候,那么郡内权利最大的人,就会从一郡太守,变成一国国相,而不是郡国国王,这是为了免得再生吴王刘濞那样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周亚夫平定之后,以汉景帝为的中央政权,为了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力量,继续使用了“才调世无伦”的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削弱了地方权利,裁去了诸如御史大夫的一干郡国官位,将郡国丞相改称了国相,使得诸侯王无法再过问郡国政事,差不多等于,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事都不能干。
这样的好处,一个就是地方不容易再生叛乱,另一个则是大大的缓解了,原来诸侯国国民在高压政策下的悲苦日子。
正真的让“文景之治”的优良效果,覆盖了整个中原大地,让华夏九州得到了蓬勃的展。
这也给后来,汉武帝时期树立起的我们自傲的大汉雄风,以及多年的对外战争,积累了强大的基础实力和资本!
所以“汉”的强大是有其根本因果存在的。
不过,就算共赢,也总有不得利的那一方,在这场削藩的情况下,最不得利的自然就是那些刘姓的郡国国王了。
但失去军政权利,不过是他们战战兢兢的坏日子,刚刚开头而已。
在七国之乱结束后的第十四个年头,汉武帝登基。
汉武帝一生争议颇多,这里不做议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个雄主,有手段。
刘彻觉得景帝时虽然平定了七国之乱,但王侯子弟仍然称霸一方,身上特权诸多。这是他统治下的不稳定因素。
于是刘彻听取了主父偃的谏议,颁布了大名鼎鼎的“推恩令”。
推恩令是一项富含智慧的举措,再一次有效打击了诸侯王们的实力,极大程度上,减小了他们对中央政权所造成的威胁。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不单单再有嫡长子继承侯国,就连次子们也得到了继承权,所谓继承权就是将本来的诸侯国分成若干份,长子继承最大的一块,其他儿子则继承分出来的那些。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诸侯国越来越小,力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弱。
这可谓是一记绝杀,那么这记绝杀真正出谋划策的是谁呢?
还是那“才调世无伦”的贾生,出自他任太傅其间的《治安策》,也是太祖口中的“西汉第一雄文”。
贾谊与贾诩都姓贾,是不是有关系呢?确实有些旁证表明,贾诩是贾谊的后代,贾诩很好的继承了,他祖宗的优良才智。
汉武帝虽然活了70岁,但以他的性子,绝对不可能坐等推恩令的效果,慢慢显现。
于是他又想出了另一个能够立竿见影的办法。
那就是“酎金律”
在汉文帝时有规定,国家每年八月祭祀宗庙的时候,诸侯、列侯都要按照,他们各自治下的人口,来缴纳相应数额的黄金,每千人奉金四两,由天子亲自检验,成色不足数量不足的,一概夺爵削县、免侯除国。
但这种事例来形式主义偏多,而汉武帝则彻底将其扬光大。
这一次连带着列侯们也跟着诸侯王,过上了战战兢兢的日子,生怕一不留神就会失去了自己的列侯封位。
有史记载,刘彻在一年之内,就夺爵一百零六人!
刘彻的哥哥,以儿子多出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同样也遭到了夺爵,这也间接导致了刘备,只能卖草鞋为生。
那么一个没有爵位的、卖草鞋出身的刘备,却当上了平原国的国相,把持着整个平原国国事,平原王与平原王的儿子们,会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