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健攻下南直隶之后,天下人其实很快便都知道了肖天健即将立国登基称皇的消息,可是对于这件事,不管是谁,都无可奈何,因为刑天军的实力在哪儿放着,现如今的刑天军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已然不可撼动。
大明朝廷上下,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那些大臣们,除了怒骂肖天健是一个逆贼之外,只能背地里唉声叹气,到了这会儿,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的政令,已经无法通令全国了,虽说时下尚有陕西部分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两广、江西以及福建部分地区还名义上在朝廷的管辖之下,但是中间却横亘了一个肖天健建立起来的庞大势力,使得大明皇权在这个时候,对这些区域基本上失去了管理的能力,崇祯即便是想要下旨到这些地方去,也要派人穿过肖天健控制的区域,才能抵达,可是途中往往会被大中国的军方给抓住,使得他的圣旨很难到京辅、山东、宣大之外的地方,所以虽然明知肖天健要在南京城登基称皇,可是崇祯却对此是毫无办法可言,只能眼睁睁的坐等肖天健完成他的登基,成为一个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皇帝。
到了这会儿,以大明朝廷的实力,已经根本无力再对刑天军动任何有效的攻势了,因为南直隶的丢失,使得大明王朝已经失去了最为重要的财政和粮食的来源,往日间繁忙的运河,在扬州等地被刑天军攻占之后,从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朝京师方向送物资的漕船全部都停止了下来,大批漕船的船民和漕船要么被刑天军控制,要么就主动投降刑天军转而开始向肖天健效力。
如此一来,北方一带不管是财政还是粮食,都开始出现巨大的缺口,要知道大明王朝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财政和粮食的耗度南直隶和浙江就占了六成左右,现如今漕运被刑天军断绝,可想而知大明朝廷立即便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京师之中自从南直隶开战之后,便接到的漕船越来越少,后来到了崇祯十三年十月之后,更是漕船断绝,仅能从德州、徐州、淮安、临清等漕粮仓库之中将一些陈粮调运到京师之中使用,一时间北方到了年底的时候,便出现了大面积的粮荒,当官的、勋贵们有钱,便拿钱抢购粮食储存起来,但是老百姓也没有多少粮食,京辅之地和山东又连遭建奴入寇,整个北方残破不堪,百姓人口也大减,大批百姓不是南逃就是被建奴掳为奴隶押赴到了关外,许多地方出现了数十里无人烟的情况,想要征粮也没地方争去。
缺粮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北方的官军这个时候还有不少,这十几万官军也要吃饭,朝廷拨不下来,他们便自行去抢,老百姓的日子便更苦了许多,大明官军的才不管老百姓有没有饭吃的事情,他们总之是要先吃饱肚子的,所以抢起老百姓的时候,比起建奴还要厉害一些,可以说为了找粮食,他们对能够得着的地方,都采取了刮地皮式的搜掠,北方到了崇祯十三年底的时候,可以说再一次出现了饿殍遍地的情况。
大批百姓实在是没法活了,干脆弃了田地和家园,纷纷南下逃往了刑天军控制的区域,一时间有几十万甚至可以说是超过百万民众,从朝廷控制区之内,纷纷逃入到了刑天军的辖地之中。
这么一来对于新成立的大中国来说,也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大中国各地的官员们都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安置这些流民,以防他们转眼之间因为没饭吃,便成为了流寇,这样的话对刑天军前些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治也造成巨大的破坏。
在肖天健建国之前,肖天健和诸臣便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刚刚成立起来的各部都为这件事忙的是不可开交,不得不从刚刚占领的地盘上抑或是买抑或是从一些大户人家强征的方式,征调粮食朝着各地转运,来缓解这种流民涌入造成的压力。
肖天健在登基之后,没有得到半点喘息的机会,便开始召集诸臣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个时候朝中又一次出现了意见的分歧。
以李信为主的军方认为这个时候是他们经略南方的最佳时机,趁着朝廷政令不通,南方各地的官员和官军们都在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统一调动,趁此机会他们可以将主力用在南方,尽速攻下江西、浙江全境,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将福建、两广以及云南四川等地都打下来,这样的话,北方的大明王朝也就自行垮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