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欠条(1 / 1)

我是大圣师 午后方晴 1797 字 2个月前

田宅交易手续很繁琐,交易双方是花谷久与李阔海,又会变得很快,县衙刻意派了一个押司过来主持。先是刘昌郝小叔家的宅地契,不是两千贯,而是一千六百贯。

刘昌郝看李阔海的阴冷的脸色,显然十分地不愉快,不知道是这个价格依然很高抹了他的面子,还是另外有一些交易让李阔海吃了一些亏。刘昌郝明智的不提,几人在白契上签字画押。

先是花谷久,双方做证人的里正、户长,最后是刘昌郝,刘昌郝忽然愣住,前身毛笔字写得还可以,然而他本人写什么毛笔字,不要说毛笔字,钢笔字也拿不出手,还有,刘字繁写体是怎么写的,好像笔画挺多的。他想了好一会才通过前身隐约的记忆,将具体的笔画想出来。想出来了,可这个字怎么写?

他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举起左手写下自己的名字。

花谷久立即讥讽道:“咂咂,汝字写得真彩。”

李阔海也狐疑,不管刘昌郝有没有读书的天赋,据说他在刘梁村时就读了几年蒙学,又在宋老夫子手下读了好几年的书,怎么写得一手乌龟爬的字?

刘昌郝举起右手:“李大官人,打伤了。”

杖刑是掀开长袍打屁股,万一刘昌郝在挨打时将手伸到后面挡,衙役又受了花家好处,杖得重,手打伤了是很正常的。右手不能写字,只好用左手写,那能写得好,除非左撇子。

花谷久又阴阳怪气地说:“李兄,君真舍得!”

敢情他也以为刘昌郝答应娶李家小娘子,李阔海才帮的忙,不过就是这样,是李阔海女儿的嫁妆,不能写刘昌郝的名字,而是写李阔海女儿的名字。

“花谷久,汝管得须宽,”李阔海沉着脸说。

花谷久不惧他,他也不会惧花谷久,花谷久讪讪。

接着到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张索命的欠条。

看着刘昌郝将欠条接过来,刘家几个人全部松了一口气。

刘昌郝并没有撕毁它,而是看着欠条上的字,李阔海那天刻意说过,这张欠条有些古怪。

欠条内容简单,刘昌郝小叔刘明远欠下花谷久两百贯钱,月息回利二分,后面是花谷久与刘明远的签字,还有担保人谢氏的手印,但与后来的按手印不同,不但有指印,还有指节印,掌印。

哪里不对……懂了!

月息回利二分是在后面写的,很有可能当时写这张欠条时没有这六个字,只有两百贯钱,不会要自家的命,小叔才让谢氏按了手印做了保人。

不过自己被套圈抵押了家产,还拖累了嫂嫂欠下两百贯沉重的债务,刘昌郝小叔羞愧之下,这才离井背乡,这样就释去了刘昌郝前几天最大的疑问。在他印象里,他小叔对他们娘三个还是很关心的,不可能将他们三人往火坑里推。

李阔海微微额首,看来这小子是看懂了。

花谷久继续摇扇子,看懂了又如何!

若是原来的刘昌郝是拿他无可奈何,现在的刘昌郝不是原来的刘昌郝。

刘昌郝将欠条小心揣地怀里,继续。

还要去县衙,持着刚才签的白契,在县里大薄上将原来户主的姓名换成新户主的姓名,交上六十四贯的田契交易税,盖上官印,这才是合法的朱契。

刘昌郝拿到了朱契,大伙走出县衙,花谷久说:“李兄,晚上吾请你。”

“某享受不起。”李阔海说完后带着刘昌郝回到李家,还有一张借贷的契约,契约立好后,李大官人拿出金子与铜钱,刘昌郝交出镜子与做抵押的两家的地契宅契,这个与花谷久无关了。

借钱的事死活不能告诉谢氏,但交易的契约仍在刘昌郝手里,谢氏听完又看着朱红色的官印,身体软绵绵地瘫下。

刘昌郝一把扶住她。

“儿,予家何来传家宝?”

房子是租的,连家俱都是房主的,当时刘家三口搬过来只带了衣服被褥与一些简易的生活器皿,几乎每一样都是谢氏检点过的。听到传家宝,谢氏懵掉了。

这能解释么,越解释事儿越乱,刘昌郝说:“阿娘,勿管,吾等须即回家,明天便回去!”

“回家,汝学业如何是好?”

“阿娘,花家误以为儿会娶李家小娘子,花李二人虽不和,皆是县里有脸面人物,又占了便宜,自会给李大官人台阶下,而非是给吾家台阶下。”

“若其知儿不会娶李家小娘子,又不知会对吾家使出何等手段,碰上此等狠人,谈何学业。回到家,吾亦能自学。”

里面有一个关键,花谷久养的那个帮闲,刘昌郝娶了李家小娘子,花谷久不会为自家一个帮闲对刘家继续下狠手,那怕可能是他得力的一个帮闲。

然而仅是一个交易,相信花谷久必然会继续来。

所以得迅速回去,而且想开始那个一品富贵的任务条,季节是关键,同样的不能拖时间。

经义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字,私塾是不能上,否则这手毛笔字实在解释不通。

当然,回到刘梁村也不会太平,村子里同样有吵嘴打架现象,还有刘四根,但不会像城中这样,动不动就设一个局或碰一个瓷让你倾家荡产,至少刘四根比花谷久更容易对付。

其实当初让刘昌郝小叔让刘家三人进城就是一个错误,可能以前的那个刘昌郝学业还好吧,但通过宋老夫子的语气,绝对不是一个能中进士的料。然而却落得这等下场,若不是刘昌郝来了,还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反之若不进城,刘昌郝小叔一家就不会逃离他乡,特别是今年,一家人在外面还不知道过什么样的日子。有小叔在,即便谢氏病逝,也能将前面的那个刘昌郝兄妹照料长大成人。

谢氏说:“好,回去。”

在她心中,以为李家送来的钱也是传家宝换来的,有钱有地,加上有梁三元与四叔父,即便自己有了万一,也不用担心两个子女。然而在城中什么都不好说了。

刘昌郝拿了一些钱给梁小乙,让梁小乙出去买一些酒菜,他开始收拾行李。吃过晚饭,天还没有冷下来,梁三元与刘四爷爷就在客厅打一个地铺睡下。

第二天一早,刘昌郝抱着小妹带着梁小乙先去宋家向宋老夫子辞别,又买了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几本书以及笔墨纸砚,去药店抓了几十副药,回到刘梁村想抓药就不大方便了。梁三元也替他们雇好了牛车,几人向房东打了招呼,房东一家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是害怕花家,巴不得刘家早走早好,一方面住在一起好几年,多少有些感情,看到刘家走了有些不舍。

刘昌郝几人开始往牛车上搬东西,还有钱,不可能全部要金银,刘昌郝要了好几百贯钱,还有谢氏攒下的两百来贯钱,刘昌郝搬钱时才知道几百贯钱有多重。他雇了四辆牛车,虽是四辆车,行李也不算太多,加上六个人,却压得车轱辘吱吱作响。

牛车向西北方向出发,刘昌郝坐在牛车上向四下眺望。这里属于惠民河南岸地区,这几天梁小乙反复说了河南这边的富裕,说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村郭交织,又说是交通要道所在,许州等地通往京城的干道就经过这里,商业也发达,分布着许多草市。草市暂时还看不到,但能看到庄稼与村郭。

是有许多村庄,不过在刘昌郝脑海里浮现的是另一个时空的乡下,那能好比么,这一比不是村郭交织,而是村少郭稀,往往隔好几里地才能看到一个村子。

庄稼更是可怜,豆子,高粱一窝窝挤在一起,又矮又小,这边地势比较低,又不缺乏水源,能看到一些稻田,水稻的密度似乎还可以,不过稻株同样地矮小,稻穗更是小得可怜。

景色却是好的,天高气爽,飘着淡淡的几朵白云,云彩薄薄的纯净得似是玻璃丝,大地广阔无垠,金黄一片。

天干地燥,路面情况却不错,不过牛车速度慢,到了乌头渡已经下午了。

从这里渡过河再走几里路便是刘梁村。乌头渡边上也有一个草市,五天一墟,刘梁村的村民多在这个草市上买卖。草市也有一些居民与店铺,不过今天不逢墟,比较冷清。牛车在小渡口不便渡河,刘昌郝买了一些吃食,草草地吃了一顿饭,其实这是在京畿附近的,宋朝还有一些贫困地区保留着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传统。

然后让梁小乙先渡河去村子里请人过来,几个人将行李从牛车搬到渡口边上,刘昌郝听从谢氏的安排,又去乌头渡买了一些东西,买好后坐在渡口边看惠民河的风景。

风景是不错的,这时代野外不会有污染的,河水清澈,泛着碧亮的光泽,不时有帆船驶过,多是几吨十来吨的船,船不算大,可数量不少,岸边还泊着一些渔船,两岸皆植了许多柳树,叶儿还未黄,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景象。

景色是好的,到了将行李往船上搬的时候,刘昌郝忍不住哀叹。

搬完了,刘昌郝累得气喘吁吁地坐在船上都不愿意动弹。

老渡子开始摇橹,河对岸越来越近,那边则是刘昌郝未来的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