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试图给大家由浅入深的介绍一下日本围棋规则。
首先,大家基本都知道,日本围棋规则是数目的。
“目”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空。
所以日本规则的核心就是确定双方的“目”是多少?即确定空的归属问题。
大家都知道子是有黑白二色的,所以子的归属是很清楚的。
但是空是没有“天生颜色”的,因此“空的归属”在日本围棋规则里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空的归属通常是依据它被什么颜色的子所包围。
但是空的归属不是上面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比如说,(无论有意或者无意)往对方实空里面下棋,希望获利;这时,空到底是多少目,就不好说了。
我们发现,为了明确“目”的概念,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死子”的概念。
那么,死子是不是都可以从棋盘上提走呢?
大多数时候是可以的,但是少数情况下不可以;直接提走了,双方死活情况有可能会出现争议;比如说复杂的有眼双活的棋形。
这种情况双活里面这个死子裁判是不敢提的,提掉了就不是双活了。
所以日本规则规定,双活棋里面的死子是不能提的。
但是,不提的话右上黑有几目呢?3目?2目?1目?0目?
日本人想了很多年也没想明白,最后干脆规定,双活棋里面的空都不算目,简称双活无目。
所以,上面的图黑在终局前要把那个白子提掉,这样提子还能算1目,否则1目都没有了。
于是,“目”的概念就修改为(属于己方净活棋的)空+(提掉对方的)提子+(棋盘上净活棋里对方的)死子。
双活无目这个概念是有些违和的(不合理),例如在净活棋里打将/找劫是不损目的,在双活棋里有时就会损1目。
我们发现,为了说清楚“目”,我们还必须引入“双活”、“净活”的概念。
但是,刚才死子的问题还没有完。
我们再来看看盘角曲四。
某图上面是含有十一枚白棋棋子的盘角曲四,黑来吃话不算打劫损失也只有22目棋,如果当作死子让裁判来提的话就有31目棋,相差巨大。
这个盘角曲四是不是死子呢?
按照上面的定义,它被吃的时候白在下方双活的地方找劫,将产生出A1等不会被吃掉棋子,所以盘角曲四不是死子。
这样的话,黑终局前在B2送死将成为“妙手”,虽然损失7目,但是盘角曲四就可以“合法”判为死子(从22目变成31目),还是赚到了(小赚2目)。
如此“妙手”是规则所无法容忍的,因此日本规则又规定,在判定死子的过程中,打劫不能找劫材。
要想回提劫,必须先停一手。
这是日本规则中一条核心规则,影响巨大。
大致的后果是缓气劫生,紧气劫死。
具体情况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
总而言之,日本围棋规则,是根本方面出了问题,却总想“打补丁”遮掩过去;结果,补丁越打越多,这件衣服就变成了古里古怪的乞丐服。
实际上日本围棋规则源于中国古棋规则。
中国古棋规则是非常先进的一个规则,它直接规定“子多为胜”。
子多为胜在实施时可以“等子比路”,就是说大家终局后把死子回填,双方棋子数是相等的(严格起来必须白走最后1手,而且中途pass必须给对方1颗俘子。)
于是大家只要比一比还有多少能填子的空就可以了,这样数起来比较简单。
在净活棋中,每块棋有两个基本眼是不能填的,需要扣去,这就是“还棋头”。
在双活棋中,有的空能填,有的不能填,所以棋手应该主动把能填的空填上,剩下的就是“双活无路”。(“路”即“目”)
这里看起来也区分了净活、双活,但是在古棋规则中这仅仅是实施办法,有争议了直接填子即可。
而在日本规则中净活、双活必须由裁判确定,因为填子损目。
在围棋规则传到日本以后,“等子比路”被遗失了,而“双活无路”、“不提三目”等等又保留下来了,所以日本规则变成了一个残品,漏洞多多。
当然,取消座子感觉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中国的座子猜测和不贴目有一定关系,可以防止模仿棋等赖皮办法在不贴目规则下取胜。
日本规则应该还有别的漏洞。
所以偶尔就会有一局争议棋局的出现,然后日本棋院会开会商议,给出判决和条文补充。例如前几年大桥拓文和潘善琪有一局,终局时有一处补则输半目,不补则赢半目。
究竟该不该补棋手不清楚,裁判也不清楚,最后找到棋院裁决的。
当时高尾绅路在微博里感慨:我这个棋圣也没学明白日本规则啊。
棋局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韩国围棋规则是跟在日本规则后面人云亦云,总体来说还不如日本规则;很多地方直接说有争议的棋局由棋院开会讨论决定,不过听说这些年也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上面的到底应该补棋还是不应该补棋的事情,在日本并非孤例,而是早有“前科”。
大名鼎鼎的吴清源先生,就在这一点两次吃亏。
吃亏还是占便宜,并非重点,关键是规则漏洞;日本棋院做得,很有意思。
第一次,吴清源对某对手,执白棋;当时还是黑棋不贴目的比赛。
这盘棋,吴清源赢了;当时赢了几目,却说不清楚了。
终局前,吴清源见自己劫材很多,就想不粘单片劫;如此,白棋盘面就多三目,就是赢三目。
但是,对手不同意;认为吴清源应该粘劫,自己只输二目才对。
结果,双方有了一点点争执。然而,当值裁判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棋院紧急讨论一夜,得出一个令人喷饭的结论,白棋胜,二或三目。
不是搞笑,就是这样下结论的!
真不愧为,已经获得了得过且过真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