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组建班底(1 / 1)

大新主 拾新 1342 字 2个月前

“大新主书海阁小说网

皇帝想要北伐,在一月前对于匈奴,鲜卑的斥责诏书里,已是露出了端倪。

打仗要花钱,这是常识。

于是乎,皇帝缺钱这种事,在朝野内外渐渐变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青州乃是贫瘠之地,尤其数年前的大旱,青州是为最严重的灾区,那还有什么钱财可供朝廷使用?

就连赋税,近几年来,也是大面积的减免。因为,百姓之吃穿用度皆是不足。

青州贫穷,天下皆知。王临亦对于黄氏之言,充满了深深的怀疑。

“太子可是忘了?王田令对付的是那一群人?”

“豪族!”

“即能被称为田亩过万的豪族,那他们缺钱吗?何况,太子可能不知,大灾的那几年,这些当地豪族就是吃人血的畜生。

囤积粮食,拔高粮价,趁机低价购买百姓之土地,使无数人流离失所。

掌握着天底下最为紧密报的陛下,又岂能不知?

否则,又怎会差遣内侍将青州的兵符送来?

此中深意,太子可看懂了?”

黄蓉发自心底的一问,让王临的形定住。

“你是说,父皇的深层意思,乃是令我对当地的豪族下手,将之财产充公,且将田地分于百姓?”王临的语气变得急促,他想到了先前放在抽屉里的兵符,急忙拿了出来,握在手里。

“如此,一则可令父皇满意,二则,可使我王临在民间的声望更上一层楼。此乃一箭双雕,若无卿之提醒,本王可就真的错过了!

那王匡所创之钱行,又如何能与本王相比?

快令张良进来,与本王共谋大计!”说着说着,王临竟也哈哈大笑起来。

太子妃黄蓉却也聪明,不仅猜到了皇帝的真意。出言戳穿安慰后,还令王临信心大增。

但,青州真如他们估计的那样简单?

青州的形势,王匡这段时间很少关注。很多时候,都是庄子的隐秘渠道整理入档后,放在他的书桌上,偶尔闲暇时才会翻看。

对于太子王临,这位兄长的东行之事,他也仅是从尚未离开常安的哀章口中得知。

不过,今天哀章也要离开了。

王匡亲自出城,骑着枣红马将哀章送别。

“国将一路南去,若有事,可通过王家商肆向本王说明。只要本王能帮的上,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帮助。”

亭内,王匡与哀章举杯作别。

离开常安,哀章本是极不愿意的。谁会愿意离开这富贵之地?

但他一向胆怯,与主持王田令这种事关命安危之事相比,无疑会选择后者。

有了命,才能活下去,享受眼前的荣华富贵。

哀章很明白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南下筹建市舶司之事,武王早有策略,且有人手安排,他心中亦是安定。

用武王的话说,他去往合浦这数月,只当是游山玩水。

“哀章得大王厚,此番南下,又得大王打点,举荐人才。此中大恩,定会铭记于心。离开京城后,家中田宅和女眷,还请大王多加看护。”哀章坦诚道。

想到刚娶的那一房貌美小妾,哀章心里直痒痒。点书

只可惜小妾不愿意随他去往边陲受苦,加上父母接来常安后,亦是需要人照料。哀章也是怜小妾,这才同意小妾居于常安,他只带着仆从还有武王安排的人手,轻装南下。

“国将放心,汝之父母妻妾,本王会多加照料。

市舶司建立,走上正轨后,本王亦会向父皇上书。届时,又可与国将在长安重逢了。

因此功绩,国将说不定会封公!”王匡宽慰道,并亲自扶着哀章上了马。

这位原本柔弱的书生,近一年来,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说,体亦是变得壮硕。

“皆大王吉言,哀章去了!”哀章在马上躬。

然后一扬鞭子,一行人卷起尘土,往南驶去。

哀章走后不久,又一队行商打扮的人马路过小亭,在王匡的边停了下来。

“猴子将兄弟们都带来了!我们庄子,这次真是倾巢而出,只是常安的人手还够吗?您看,要不再留上一些?”为首的正是猴子。

猴子即王三,官寺的登记,及传符上的姓名叫王吉。

王匡扫过王吉等人年轻的脸,摇了摇头:“不用,市舶司事关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已不光是大新商号一家的事。

我担心即使有我的嘱托,其中发展也会不如意。

今次,庄子的人南下,正值市舶司扩充,再有我给王六的信件。此番,务必要借机进入市舶司内部,把守这个要害。

且每十向我汇报一次,用庄子的密号。”

“唯。”

市舶司是他极力推崇设立的,也是远洋的桥头堡。

虽说主吏乃是与他亲近的哀章,但在中下层不能没有自己的人手。

可以料想的是,在大新的陆上安稳发展,再由人们见识了更多的海外繁荣后,海外扩张必将成为历史的趋势。

那么,市舶司,他必须一直抓在手中。

趁着别人尚未注意到这个机构,他当先下手为强。

市舶司之事暂且告一段落,当王舜和平宴等人在忧心王田令与限奴令的实施时,王匡也在忧心自己的钱庄组建。

中央钱庄有了朝廷支持后,选址短时间却仍为定下,但王匡不能干闲着。

做钱庄,还是管理举国币货的钱庄,当然不能靠他一个人。

他必须招募一些人,与他一起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既然皇帝把命令下发于他,那即证明,招募人手,也必须由他来负责。

中央钱行不比一般的官寺,对于此,王匡早有预案。专业事,还需要专业人来做。

很快,常安,乃至三辅之地的所有公示之地,皆出现了这样一份招贤令。

“通账目,无犯案,有币货理财之能者,所有大新人士,皆可受聘……

有意者,可持自荐之信,于常安城内的岁安楼递上自荐信。”

落款上,赫然是“兴武王府”。

除了需要专门的“账房先生”外,王匡亦是从各地发出招募令,求取技艺精湛之匠工。

有了皇帝的首肯,对于兴武王的招募令,各地官寺亦是帮忙散发。

短短数内,常安岁安楼就收到了不下五百的自荐信。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