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功过后人说(1 / 1)

大新主 拾新 1316 字 2个月前

“一月二十,由驻扎在广信县的南巡使正式向交州各郡县下令,强推王田令。对于节恶劣的拒不合作者,处于没收家产,或是斩首之刑。

……

以龙川县乔钱为第一个被处于没收家产,斩首之刑的地方恶霸,随后各地纷纷效行。

截止二月十三,交州各郡县共计查出各类勾结官吏,触犯新律,隐瞒不报的富户,共计一千余人。

处以斩首之刑,及相互勾结牵连者,共计六百八十四人。

并由此破获了积压数年,乃至于数十年的大案共计两千三百件。有多人为富不仁,与官吏勾结,侵吞民脂民膏,且所涉及的案件,少则数件,多则几十件。

手下所犯的命案,亦是众多。

……”

未央宫,宣室。

王莽手里拿着绣衣使刚刚送来的奏报,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

御桌正对面的矮凳上坐着太子王临,他不断观察父皇的表,发现父皇时而欣慰,时而皱眉。能得父皇如此劳心为难的,怕只有那件事了。

王临垂首等候,心里却在思索着是不是该做一些什么,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老六王匡不在常安的这大半年,也是王临最顺心,下方依附的官吏最多的半年。他的影响力,在皇帝刻意的帮衬下,已是超过了一直威望无双的王匡。

通过一件件事,朝臣算是彻底的接纳了他这位皇太子,王临更是在王莽的授意下,开始帮助处理朝政。

“老六真能折腾,不过朕觉得杀的好。若是人人都能像老六那样杀伐果断,何愁王田令不能在举国推行,却弄得现在这个上不上下不下的模样。”王莽的精神不错,这段时间服用了仙长赠予的丹药,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年轻了数十岁,某些能力亦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朝政方面,虽说他是儒生当国,但近些年来,见惯了地方官吏的**,还有豪强们对于田地的吞并。使得他的格和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内中涉及的官吏和富户,早就深恶痛疾。

本想借着王田令和限奴令,杀鸡儆猴,可坐在这个位子上,难免就要受到各方面的约束。王匡却做了他这个皇帝不敢做的事,王莽因此欣慰。

皇帝说出这样的话,作为儿子的王临并没表现太大的意外。通过太子妃,还有太子府内里的幕僚说道提醒临已是能把握到父皇心思。

不过,父皇如此称赞远在交州的六弟,王临心里还是有点吃味。

他表面装作镇定,不卑不亢道:“父皇,儿臣同样觉得六弟于交州做的不错,可躲不过天下悠悠之口。

有人说他弑杀成,名之曰‘刽子手’。

又有人说他仗着父皇给的权势,在交州胡作非为。

乃至于昨太学还有士子于未央宫前聚集,今朝会又有数位御史弹劾……”

瞥见皇帝的脸色由晴转,王临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这么说下去,父皇定会起疑。他要做的目的很简单,令父皇对六弟王匡生出芥蒂之心的同时,又能增加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

“儿臣认为这都是无稽之谈,这天下是我们王家的天下,百姓是我王家的子民,六弟并无不妥。”

王莽狐疑的抬头看着四子的表不似作伪,越发觉得老四是个重兄弟义之人,关键和他长得像,格也随他,这个太子没有选错,越发的顺眼。

他顿了顿,将于绣衣使前后脚送来的一封书信,令王临阅之。

“这是老六送来的奏报。

其中言明,王田令会被果断的推行下去。待无田者分到田地后,最重要的任务即是恢复民生。

老六说了,待王田令事毕,他想再在交州多留一段时间……”

王临一目十行,他认真看的同时,还不忘倾听父皇的话语,不时的点头应答。

“儿臣认为这是好事!

交州之事,是六弟开的头,那后面的收尾理应由他来自,包括安定民心,恢复民生。

但父皇亦要派人前往监察,六弟年少,难免有冲动的时候。要是延续前段时间的风格,恐将再生事端。”

王莽沉思后,同意了下来,四子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人选方面,他还要认真考虑一下谁去比较合适。

出了未央宫,王临先去长乐宫拜访了生母,当朝皇后王氏。接着又让侍从赶着马车,沿着常安城绕行一圈。今,他的心显然不错,一路上都哼着小曲。

“老六要是能在交州这种穷乡僻壤之地待上一辈子就好了。”

王临心中暗道,如此,才不会有人威胁他的太子地位。老三,老五,一个好色风评不好,一个闷葫芦一个,从没有被他当做对手。

只有老六,自元始三年以来,如同傻瓜开了窍一样,于朝野的声望与俱增,世人皆知兴武王,不晓得皇太子。

皇帝于皇太子在未央宫中谈话的时候,远在交州的王匡同样和另一人在商谈着事。

“近一月来,合计赎买田地九百万亩,收缴田地两百万亩,共需花费一万万新币,即使对各田户分期,交州各郡县也是压力山大。

且交州贫瘠,每年的赋税只有千万之多,虽向陛下建言,令之为购田。但其他各方面的开支用度又该如何?”陈崇正与到来的王匡,坐在州牧府促膝长谈,或是用单方面的诉苦来说,更为合适。

“还有,大王这段时间的行径,少了那么多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在百姓中的风评变得有些差了,怕是对大王以后有大的影响。”陈崇再道。

王匡笑道:“未来两年需要出纳的购田费用,本王自会向办法,州牧不用担忧。本王手底下的王家庄子,就是从卖豆腐起步的,发展壮大到今天这般模样。对于治理交州,获取足够的钱币,本王同样有信心。

州牧也不用担心本王会加重赋税,那样弄得民怨四起不说,恐常安也会降罪。

我与常安可是做过保证,交州购买田地所花费的每一枚新币,都不会向朝廷要,且不增加百姓的负担。

经过争取,赢得了常安的同意,可使交州三年不用上缴赋税。且如州牧所言,这还不够。等过两,州牧就会晓得本王有何办法解决交州的‘财政危机’。

至于说执行王田令中的功过,这不是本王考虑的,自有后人评说。

本王只需要按照皇帝的命令,按照心意,为百姓做实事就好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