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伯、卫青二人在军中盘桓数日,等大军要开拔才依依不舍道别,汉军有数支这样的小部队,常年在帝国各地行军、演习,以适应、熟悉实战需要,不用说,将来,这也是朝廷对匈奴的杀手锏,这支部队只是其中之一。
年轻的校尉公孙贺,是这支部队的长官,他麾下也尽是新入伍的年轻军士,比起卫青也只是大几岁而已,所以,他们之间自然一拍即合,如鱼得水,彼此相处得很融洽。
卫青在军中交了不少朋友,他憨厚勤快,深得众人喜爱,他们相处的这些日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离家许久,孤苦无依的卫青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兄弟的温暖,离别在即自然有些不舍。
卫青:“公孙校尉,我想留在军中,你就留下我吧!我能打匈奴。”
公孙贺虽年轻,却天生有一种老成持重的气质,闻言也略微思考了一下,卫青确实是个好苗子,只可惜年龄是在太小,加之没有父母首肯,现在贸然收留,于律法不和,同时也无助于他的成长。
这几日交流下来,他知道卫青读了不少书,而一旦入伍,就很少有机会再读书了。做个普通的士兵不难,但这未免太浪费这样的好苗子了,而卫青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就这么轻松入建章营,成为郎官。如果埋没在众人当中,少年儿郎纵有再大的理想,恐怕也会很快就失去锐气和心劲。所以前思后想,还是只能拒绝了他的请求。
苏建语重心长的对卫青道:“卫青,你出身低微却能自强不息,我虽痴长几岁,也钦佩不已。当今朝廷开明,注重人才,你从文习武,日后会有机会展露头角。以你的出身,从军入伍怕是最好的捷径,我也愿意收下你这个兵。”
说到这里,苏建话锋一转:“但是,你还年幼,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要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磨砺、锻炼自己,才能在机会到来的那一天牢牢抓住。相信吧,有你入伍建功立业的时候。”
见卫青眼神中有些失望,苏建又道:“你要打匈奴,那可不是易事,匈奴在遥远的北方草原,我大汉至今无人深入其中。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要有机会一定要深入匈奴腹地,了解匈奴的情况。”
“诺!卫青谨遵教诲。”
公孙贺:“唉,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你要自己珍重。生活艰难也切不可荒废男儿之躯,学好本领,它日报效国家。”
众人都不舍这个憨厚却聪慧的少年,但又不得不分别,当下一一拥抱,依依惜别。等大军走远,卫青才满腹惆怅的和洪伯离开。
回来的路上洪伯很有感慨:“青儿啊,这公孙校尉说得对,如今这世上,想要出人头地,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举贤良方正,你读书刻苦,将来必定学有所成,但凡是贤良方正多是世卿世禄的官宦子弟,最不济也是书香门第的士子,一介平民又有谁能举荐你,所以你将来要出人头地,就只有从军一条路可走。”
“嗯!”
洪伯:“我汉军军士,其实都来自农人,思虑忠纯,对匈奴的残暴骄横都怀有满腔愤怒,这样军队,只要有好的将领率领,打败匈奴只是时间的问题。”
卫青:“洪伯,军队打仗,将军这么重要吗?”
洪伯:“是啊,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说由老虎带领的绵羊如果遇上绵羊带领的一群狼,会是那方更厉害?”
卫青:“那自然是老虎厉害了。”
洪伯:“这就对了,好的将军才能让全军爱戴,才能发挥士兵最大战斗力,还能因势而动,占据主动。自然将军很重要了。”
“那,洪伯,怎么才能做一个全军爱戴的好将军呢?”卫青问道。
“为将者只要牢记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士兵自然愿意听命,要是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自然会得到拥戴。要是还善于灵活用兵,能打胜仗,立战功,士兵们自然愿意跟随他,也愿意拼死杀敌。”洪伯有自己对好将军的理解,一一说给卫青。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地位不高,自然说不出大道理来,但作为基层军人,对军士的心理还是很了解的,将卫青兴趣盎然,继续说道:“人的斗志需要激励,才能发挥出来,要驱使下属用命,不外乎有两个办法:利益和恐惧。利益是要让士兵有所期望,奋勇杀敌后有金钱上的奖励,恐惧是要严明军纪,一旦触犯法令,必须严惩不贷,才能让全军警醒,这样,自然令出必行,行必果。要善用这两种心态,才能统领大军。”
卫青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