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匈奴(1 / 2)

16、匈奴

2018-04-15 作者: 某某某某某网友

16、匈奴

“此处虽说不是大汉腹地,但也不至于有匈奴出没啊。Www.Pinwenba.Com 吧”对于匪盗中出现匈奴人,卫青非常纳闷,此地的北面正是匈奴盘踞的河套草原,中间却隔着北地郡、上郡两地,所以此处有匈奴出现意义非凡。

此时正是汉匈和亲期间,汉匈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状态,原来剑拔弩张的局势得到缓解,使得国中有人产生了侥幸心理,以为匈奴容易满足,或者以为可以通过和亲,牺牲一定的钱粮,能换得和平和安全的生活。

如果这些手持弯刀,长着番族相貌的匪徒真的是匈奴,那么就以为着和亲的这个梦想已然破灭,匈奴到这里绝非是游山玩水,其背后肯定有阴险的意图,这些意图指向的目标肯定是大汉帝国,最终的目的必然是为了侵略战争做准备。

如果真是这样,汉人对匈奴的认识就要更上一个台阶了。原来,汉人心中的匈奴人就如同一群禽兽,只知道烧杀抢掠,根本不懂战略战术,不懂军事情报,而眼下发现了深入汉境的匈奴,这个固有的认识就不再成立。

小股匈奴深入至此,必然是为了一个绝密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为军事服务的,这说明匈奴人已经今非昔比,他们也已经产生了战略意识,将成为更加难以对付的敌人。

汉朝也往匈奴派出不少探子,处在暂时和平中的双方对对手小心提防,心底里还是想置敌人于死地,不同的是汉军的探子以商旅的摸样出现,而匈奴人只能偷偷摸摸进入大汉腹地。

匈奴人对待汉朝商人的心理是极端复杂的,一方面,这些商人带了匈奴人生活必须的汉地商品,他们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商人追逐利益的天性决定了这些商品到匈奴人手中的时候被加上了高昂的利润,所以匈奴人既痛恨他们又离不开他们。

而匈奴要混进汉地很不容易,匈奴人的长相和汉人有明显区别不说,粗鲁、野蛮的作风也是一个大问题,汉朝也明了这一点,对这类事情也没有刻意提防。

原来这伙人真是匈奴单于派来打探大汉内部虚实的,除了了解风土人情,刺探军事部署,他们还顺便记录山川河流道路走向。

这伙人收买了汉地往来于匈奴的商人作为向导,一行共六人,进入汉境。由于提前有所准备,这些人全部会说流利的汉语。

军臣单于身边有一个汉奸—中行説,是提出这一损招的人。这个中行説本是窦太后身边的宦官,因触怒窦太后而被派往匈奴,侍奉和亲的汉朝公主,中行説不愿离开故土,但有不能违抗圣旨,只好满腹怨言来到北方,北地的苦寒贫瘠让他彻底死了心。

对现实和生活的绝望,让中行説恨死了窦太后,恨屋及乌,对汉朝自然也恨之入骨,巴不得置于死地。

中行説为军臣单于出谋划策,不断向匈奴人描述汉朝的繁华和富饶,鼓动匈奴人激起攻入汉朝腹地的野心。同时,中行説将自己掌握的无数不多的兵法向匈奴领兵的贵族灌输,让他们有了战略思维和战术意识,间接地提高了匈奴军队的战斗力。

有了战略思维,和战略目标,匈奴上下开始为此做准备,于是匈奴王庭派出了数路人马,深入汉境,意图刺探军情,绘制地图,这些匈奴探子经过中行説的精心培养,甚至都能熟练的使用汉朝边地各郡的方言。

卫青碰到的这一路,是从上郡方向翻山越岭过来的,到达河东郡境内就和这群土匪遭遇了,匈奴人箭术高超,武艺高强,很快打败了这伙土匪,又拿出金银诱惑这些强盗为自己效命。土匪见钱眼开,双方一拍即合。匈奴想以此为基地,勘察山川地势,从事间谍活动,而这伙匪盗对于源源不断的金钱供给大为受用,于是这伙强盗就此沆瀣一气,盘踞在这山中。

本来匈奴的目的是刺探军情、绘制地图,很少主动袭击过往商旅,只是今日见有成队人马在山谷宿营,才派人过来打探。探子回报之后,中匪盗得知宿营的队伍中有五个女人,才按捺不住,在**的刺激下,这些畜生般的匈奴人才失去了理智,忘记了肩负的责任,倾巢而出。

匪盗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正面交锋一定能打得过侯府骑奴和侍卫,这点匈奴人也很清楚。

为此,匈奴人制定了攻击计划,是匈奴惯用的伎俩,首先用弓箭远远地射杀侍卫,等侍卫有所察觉,匪徒再一拥而上,而匈奴人依然在远处,对处在肉搏战中侍卫进行再次弓箭袭击。

这种远程攻击和短兵相接相结合办法,在小规模的冲突中非常实用,因为侍卫在明处,而匪徒在暗处,猝不及防之下,难免手忙脚乱。

对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卫青来说,这场杀戮是非常震撼的,但震撼之余,也让他有所思考,匈奴人的战法显露着强大的战力和实用价值,值得他学习和借鉴。

平阳侯府的侍卫、骑奴在这些惯于杀人越货的职业强盗的犀利攻势下,自然毫无还手之力,一直死伤惨重。

卫青心道:“公主不容有任何闪失,我等必要齐心合力,仔细谋划,才有机会救出公主。”

两个侍卫颓然坐倒在地上,卫青思虑良久,起身说:“公主被掳走,这是诛灭九族的重罪,我等兄弟已无任何退路,只有拼死一战,才有一线生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