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等啊等(1 / 2)

杀明 刺刀特种兵 2082 字 1个月前

第44章 等啊等

2018-04-15 作者: 刺刀特种兵

第44章 等啊等

大明万历二十年五月二十一日,大明万历皇帝颁布《讨倭国敕谕》:

朕自登极,唯恐德才菲薄,日必三省吾身,任用贤能,外平诸蛮之乱,内修仁德之政。Www.Pinwenba.Com 吧

大明自定鼎以来,眷惟仁人,优待倭国,抚纳之厚,实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杀伤吏民,干国之纪,刑必无赦,致天之讨,师则有名。已差翰林大学士杨绍勋总理兵事,顺时兴师,水陆兼进。

天示助顺,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成怀敌忾之气。然王师所至,弗迓克奔。咨尔士庶,久沦涂炭,如能谕王内附,率众自归,执俘献功,拔身效顺,爵禄赏赐,当倍常科;旧恶宿负,一皆原涤。朕言不渝,众听毋惑。

诏书一经颁布天下,万民沸议,讨伐声盈溢京城,大明王朝定鼎天下以来,睥睨四夷,岂甘受辱于海岛之上一只毛猴?

虽说万历皇帝在诏书之中,将自己夸的好像花一样,让人不免有些牙酸,但是倭国猴子也敢在自家面前蹦达,还吵吵嚷嚷的准备当天朝子民的主子,这如何能忍。

至于万历皇帝的自我褒奖行为,反正都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如何,在万历皇帝的眼里,他自己就是饶舜禹汤。

与其纠结于万历皇帝的自恋,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这份诏书,其中玄机所在,有眼色的都不难看出端倪。

这份《讨倭国敕谕》用“讨”不用“伐”,这其中有讲究,虽一字之差,却含大义所在。

“伐”通常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用兵的语气,如武王伐纣。就好像人立于大树下伐木。至少对方也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比如对漠北用兵,就可以用“伐”。

“讨”是主人对从属问罪,比如出兵攻打一伙山贼,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讨”,否则就是把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倭国虽然不曾接受大明王朝的册封,也说不是大明的蕃属国,但是自大明定鼎天下以来,太祖皇帝划定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一个就是倭国,说白了就是把倭国划入了自己的防御体系之中,属于大明罩着的,“伐”之一字,它还不配!

一个字,立刻将丢的面子全都找回来了,总之一个字一一爽!

圣旨传到了辽东,最高兴的就莫过于李如楠了,这一天他不知道等了多久,虽说也知道历史上万历皇帝对小倭国的挑衅,没有选择忍耐,而是一个大巴掌扇了过去,可这事儿没落听,他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好了,万历皇帝被小倭国直接爆了菊花,皇帝的脸面给扔在了地上狂踩,这个主辱臣死的道理,李如楠还是知道的。

按道理说万历皇帝都让人家小倭国给爆菊了,那些做大臣的还不一个个嗷嗷叫的游过鸭绿江去和倭国人拼命。

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大明朝的官员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迈着四方步办事,总之效率低的惊人,总理此番征战的杨绍勋都已经到了辽阳,可是进兵之事似乎还遥遥无期。

按照泡面国那边传来的消息,平壤也就一两千倭寇,大明朝只要随随便便的出个三四千人,意思一下,绝对够了。

听着似乎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人数是对方两倍,再要打不赢,那可就要怪带兵的将领了。

李如楠听了只想骂娘,高丽棒子说的话,有那一句是能信的,后世就习惯了满嘴跑火车,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祖宗都这样,做儿孙的自然是有样学样。

李如楠想要提醒杨绍勋,可是就他的品级,一个区区千户官,在大明朝里多得就像牛蝇一样,别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帅府大门都进不去。

杨绍勋算是个有胆色的,但是为人太过实在,居然还就信以为真了,而且还想当然的估算了一下,最后总结出来,整个泡面国的倭寇也就两三万人。

我靠!

李如楠想要说话,可是没人愿意听,就算是愿意听的,也不敢让他随便说,比如祖承训,他也是李成梁身边走出去的,如今做了辽镇的副总兵,可是一直以来都以李成梁的家人自居,李如楠和他的品级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是在李如楠的面前,祖承训却执礼甚恭。

祖承训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是他的儿子可了不得,玩的是穿花无间道,把皇太极都耍的团团转的极品汉奸祖大寿。

“九少爷!这些话可不能随便乱说的!”

李如楠眉毛一挑,气哼哼道:“为啥!凭什么有话不让说,这还讲不讲军事民主化了?”

祖承训听了一愣,脑子绕了好几个圈也没闹明白什么叫军事民主化,只好不去深究,而是为李如楠剖析道:“少爷!小的听人说了,如今朝廷的风向要变,好像万岁爷是准备要启用咱李家人了,就算不是老爷,也是咱大少爷,这会儿您可不能惹事,还是大事为重啊!”

大事为重,李如楠最听不惯的就是这几个字,什么大事为重,隐忍为上的,要是什么事都能当作没发生,装聋作哑的话,男人裤裆里面长根棍儿,不就是为了万事都能戳着吗?要不然长那碍事的玩意儿干啥。

现在有话都不让说,李如楠这个直肠子怎么受得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