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一群王八蛋
2018-04-15 作者: 狄禹鞑常
第六十八章 一群王八蛋
卫鞅第一次饶有兴致的关注函谷关战局。Www.Pinwenba.Com 吧
这便是蝴蝶效应,如果庞涓知道,六国联军分崩离析,只是因为那提前到达常氏商社手中的三十万金而已,恐怕会马不停蹄,兵不卸甲,直接杀到新郑来,宰了这个常氏商社的常乐。
蝴蝶效应还在继续发酵,当然,泡沫越来越小。然而,这些小泡沫,却扎扎实实的给卫鞅带来好处。
兵器工坊扩建还没完成,韩国三大世家的使者就同时找到卫鞅。侠夸、公厘孜、段冷三个人,卫鞅挨个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得他们心里发慌。
在常氏兵铺的洽谈室里,卫鞅饮了一口茶,说道:“最近,新郑的木炭价格,涨了两成,打造兵器这桩买卖,难做啊。”
公厘孜笑着说道:“段叔,今日既然我们三人同来,就请段叔为首,与常公子商谈吧。”
侠夸虽然不乐意,却也不得不承认三个人当中,段冷辈分最高,资格最老,爵位官位最高,年纪最大,能力也是最强。三家来争夺扩建工坊的生产能力,只有大家联手,才能从常氏商社手中,亏损最少。
被推为首席谈判代表的段冷,心里在发苦,貌似他和卫鞅的三轮谈判,一点结果都没能形成,半点便宜都不曾占到。另外两家,都已经从常氏商社手中拿到了铁件生产的份额,唯独段氏,至今不见影子。
何况,三家同来,表达了大家的紧迫立场,从谈判角度而言,自己一方没有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吃大亏了。
段冷咳嗽一声,笑了笑,道:“两位公子让老夫当马前卒,老夫不敢推辞。我们三家的来意,想必常公子已知”
卫鞅十分和气的笑了,说道:“段大人,两位公子,我常氏商社要在新郑长足经营,全赖三家维持。虽说商家逐利,然三家所需,常乐不敢不尽力。”
听到这话,侠夸甚喜,公厘孜心里忐忑,段冷虽神色不改,却是一道寒意穿过肚肠。
侠夸哈哈大笑,道:“我就说了,他不敢”
“闭嘴。”段冷和公厘孜齐声训斥,吓了侠夸一大跳。
卫鞅几乎要放声大笑,这家伙真是个活宝,那句话好听就将那句当真,笑道:“常乐倒是有一个提议,不知三位以为如何。”
段冷说道:“常公子请讲。”
卫鞅说道:“我将原有的工坊,和扩建的剑炉区分开来,各算各的账。新剑炉建成之后,每月可打造二等铁剑四千。我将这四千铁剑分成五份,每份八百,为期六个月。你们看我的金饼,每个金饼代表四千八百柄二等剑。”说着,从怀中取出五块金饼来,排在案面上。
“每一份铁剑,由侠氏、公厘氏、段氏三家喊价,直到没有他人抬价了,最后出价最高者,占有一个金饼。以二十五金一柄剑作为底价,后一位出价的,必须比前一位至少多出一金来。比如,这块金饼,侠公子出价二十五金,公厘公子若是向买下,必须出价二十六金或者更多。出价之后,二十息之内,若是无人出价更高,我会敲响桌面三下,以示这份铁剑的买卖定下来。”
侠夸估计没怎么听明白,说道:“不如我们出钱,替你再建两处工坊,帮我们造剑。”
卫鞅感慨,这家伙还真的一针见血,笑道:“铁剑是人打造出来的,并非有了剑炉就能产出铁剑。我倒是想建二十座兵器工坊,让天下各国的铁制兵器全数出自我常氏商社。可惜,我常氏商社没有那么多能打造上好铁剑的人。”
公厘孜嘴巴动了动,估计在骂侠夸这个蠢蛋。
“不知段大人、公厘公子,以为我这个法子可行否?侠氏、段氏、公厘氏三家,我常氏商社谁也不敢得罪,不敢厚彼薄此,这个法子,相信对三家而言,都很公平,对别人是否公平,不得而知了。”卫鞅笑道。
这个别人,除了赵侯,再无他人。这是卫鞅暗示他们,将新建工坊的生产的四千铁剑全数划给三大世族,已经在顶着赵侯的压力了。
段冷和公厘孜相视一眼,默默的点头。
卫鞅伸出一根手指来,将一块金饼滑到案子中央,六道目光也跟着他的手指移动,笑道:“不如,我们先试一下,这次不算数的,侠公子先请出价。”
侠夸想了想,还是说道:“二十五金。”
段冷暗暗叹息,心里盘算着等会的竞价策略,随声附和的说道:“二十六金。”
公厘孜和段冷的心思差不多,淡淡的道:“二十七金。”
卫鞅笑道:“这时候,没有别人出更高的价格了,那么这块金饼,就属于公厘公子了。半年之内,公厘公子将获得四千八百柄二等铁剑。”
侠夸愣道:“我还要出二十八金呢?”引来四道目光的狠狠一瞪,和两道目光的赞赏。
侠夸忽然醒悟,脸色一红。
卫鞅将那块金饼拿起来,重新按到案子中间,笑道:“现在开始,那位先出价。”
侠夸抢着喊道:“二十五金。”
段冷道:“二十六金。”
然后到公厘孜,公厘孜口中吐出三个字来:“四十金。”
“你疯啦。”别说侠夸,就连段冷,也忍不住脱口骂道。
卫鞅心里暗暗的吃惊,这小子还真他妈的有点能耐,这么快就悟到了后世拍卖会上的竞价绝招,真的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智商。
在侠夸的目瞪口呆中,卫鞅敲了三下桌面,将那块金饼滑到公厘孜面前,然后又将一块金饼放出来。
侠夸和段冷都没有出声,公厘孜不动声色的喊道:“四十金。”
段冷接着喊:“四十一金。”
侠夸怒骂道:“你们俩都疯了。”
公厘孜嘴巴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第二块金饼,落在段冷面前。看来,两个人很快形成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