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论政(2 / 2)

只听景监激动的说道:“两千年之前,舜帝早有预言,我老秦人一族,终将大出天下,岂非正应在先生身上。”

“好——”,一言惊醒满堂人,纷纷激动不已。

“秦氏一族,将大出天下”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两句话,千百年来,是老秦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是支撑老秦人百折不挠、舍生忘死的强大精神力量。

赢虔喝道:“好兆头。”

嬴渠梁最为清醒,问道:“请问先生,何谓历史大潮?”

卫鞅暗讨还是秦君脑子最为清晰,说道:“天下人的生存、生活、文明的发展,便是历史大潮。天下有人以来,至今经历三潮。祖先们茹毛饮血,居山洞,是为第一潮。三皇五帝引领部落,征战天下,分分合合,是为第二潮。禹皇之后,其子启开夏朝,历殷商,而到周王室,是为第三潮。如今天下,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已到历史大潮第三潮之末。接下来,即将进入第四潮。”

鸦雀无声。

卫鞅满头黑线,道:“晕了?”

很多人点头,又马上摇头。

几位军中将领,如栎阳将军子岸等,已然睡着。

景监咳嗽一声,道:“先生,可否直白一些?这一二三四潮,与我秦国何干?”

卫鞅一拍脑门,说道:“秦国要是能掌握历史大潮,一统万里江山,不在话下。”

恐怕有史以来,士子求官、讲论的场面,从未有今天这样异于寻常。听得听晕了,说的也说晕了。这等情形,古往今来独自一份。要不是卫鞅事先说了,这番话与老秦人能否大出天下息息相关,恐怕秦国朝廷的人们,早就将他轰了出去。

卫鞅高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将目光投向嬴渠梁,他要看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孝公,如何反应。

嬴渠梁神色不改,道:“请先生继续。”

卫鞅看不出他是听懂了还是听不懂,只好说道:“茹毛饮血的祖先,折木未器,磨石为具,学会耕种,这才走下山来。与之相伴,谷物越富,部落形成,方可集合众人之力,抵御外敌掠夺。黄帝以后,尧舜禹时期,出现青铜器具,民之产力大增,由是天下趋向稳定,禹启成立夏朝,开井田,分封天下。与之相伴,中原大地部落消亡,国家形成。由此可见,历史大潮,由生产能力推动,当今形势,生产能力以铁器为标志,秦国要强盛,首要之务,抓住已铁器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历史大潮,比之山东六国,独占一百年先机,胜负之数,不过弹指之间。”

不管听众是什么想法,反正卫鞅自己是满头黑线。用对方听得懂的话让这帮子秦国土包子明白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道理,同时,又不能涉及变法,让政事堂上绝大多数人生出反感,提前防备,比赚一百万金还要费心。

卫鞅咳嗽一声,示意说完了。

与咳嗽声同时响起的,还有子岸将军的呼噜声。

景监心里阴晴不定,看了一眼段冷,却找不到答案,他已经搞不清楚,卫鞅是在为秦国出谋划策,还是为他自己的铁器工坊打广告。

杜挚最先说道:“依先生的见解,只要手里把握了铁器,就能一统天下?”

卫鞅道:“先进器具为本,其余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不仅仅是铁制器具,铁制兵器,还比如君上面前的简牍,书写、刀刻、阅览、传送皆不便。若换成纸张,君上每日所理之事,可增三倍。”

景监已有八成肯定,这家伙是来打做生意的。他正是当世极少数知晓青禾楼的毛笔、纸张是卫鞅倒弄出来的人之一。

杜挚脸上带过一丝冷笑,道:“如此说来,韩国岂非天下无敌。”

韩国拥有当世所有的生铁产出,而七国中,韩国之贫弱,仅次于秦国。

卫鞅岂能不知他的心意,笑道:“倘若中大夫将卫鞅今日之言,传予韩国人听闻,假以时日,韩国要天下无敌,确实不难。”

嬴渠梁若有所思的看着卫鞅,恰好卫鞅也正注目着他。被公叔痤临终举荐继任魏国相国的人,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说一番别人听不懂,自己又不能自圆其说的话么。景监在昨日的朝会,若无其事的将卫鞅引进大家的目光下,手法虽隐秘,却瞒不过嬴渠梁。景监是个仔细、谨慎之人,为何要可以引出这个卫鞅。

卫鞅为何如此?一定是许多话不便说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