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原来的“边塞堡垒区”行政被高文分成了三级,即“百人队长区”、“要塞区”和“督军区”。
百人队长区和郡区相似,是最基层的单位,它们大多是环绕着会堂或君堡的乡镇,是征兵、征税的最小行政区,在战斗里也是个独立的边民百人队,拥有自己的战旗和车辆。
而要塞区则是数个百人队长区组成的,其统领官亦军亦民,称为“车垒将军”。每名车垒将军大约统辖五到十个百人队,在战场上组成类似旅团支队的单位。
最终,各地区不等数量的要塞区,再加以独立(归督军直辖的管区)百人队,组成了整个“督军区”。
所以督军区可以算作是原本东罗马帝国军区的改进版,所有承担边民角色的战士,享有部分田地免税、出征减税、占有战利品、同样可提升品阶的权益,而武器、马匹和盔甲他们则可采取“借贷”方式,自指认的兵站当中领取,但车辆、弓矢等则需自备,领取的装备档次当然要比正规旅团要差,大多是后者换代下来储备的,比如旅团穿着环形甲时他们就是锁子甲、旧扎甲,这样让边民服役的压力被千方百计地减轻(边民的百人队区承担的税金较低,高文就是要用税金换军役),能驱使他们忠心驻防在边塞或要隘,不但能在大股敌人来袭时戍守哨塔或要塞,也能独自搜捕消灭小股的敌人或匪盗,卫护四周的治安。
如沃尔特.桑萨瓦尔所统管的“萨莫萨塔督军区”,即下辖阿米达、马尔丁等四个“要塞区”,再加上萨莫萨塔自身统辖的十七个百人队,整个督军区可出动四十五个百人队作战。哪怕按照罗马惯例(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兵员缺,一个百人队可能是六十人或八十人),也可随时拉齐三千名边民士兵出战。
这种三级的细分,也能避免督军们割据擅权情况的生——督军是由皇都政府委派的,另外还设置了督军区法院和督军区监察官,加以督察。防止督军权力膨胀。
督军区中萨莫萨塔、马拉什、埃雷兹、伊比利亚(府托耳托米)、阿兰(府第比利斯,同时也是柏勒洛丰旅团的驻屯地)五处,依托托罗斯山脉东部、大小高加索山脉和本都山脉,和复兴的亚美尼亚构成“东线防御线”;而安格拉斯、皮西迪亚、多利拉爱姆三处,则构成了更为纵深核心的“安纳托利亚高原防御线”,拱卫着第二道防线。
当然将来在西界,还要建立更多的督军区。
原本的水兵边塞区,也自动变为“舰队督军区”,现即有塞浦路斯、阿塔利亚、密西亚三处,所辖大多是航海自治城市,并提供船坞、木材用于舰队编练制造。
“随即在色雷斯北部建立三个督军区——马其顿督军区,府亚德里安堡;迈森布里亚舰队督军区,府迈森布里亚;还有保加尔督军区,府为菲利浦堡。”此刻对着大地图桌,高文沉稳地说到,将金鹰的细长权杖推出,推着几个标着文字的木块,伸向了他所指的各个地区,“我统率守卫者旅团和红手旅团进攻圣山时,在北侧需要这三个督军区顺着埃夫罗斯河直到攸克兴海提供的掩护,其中保加尔督军区控制着马其顿和古保加利亚的边界线,而马其顿督军区则环卫皇都,至于迈森布里亚则可维系攸克兴海的航运,随时得到来自小亚细亚的补给支援。”
最终高文还特意宣布,此三个督军区草创起来,边民兵员或恐缺乏,故而他开始派遣船只前往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等地区,利用在伊科尼乌姆“隐居”的亚森汗的名义,招募科马洛伊(库曼)、佩彻涅格这群草原蛮族,补充轻骑兵队伍,并从圣妹所管辖的东部诸多保罗派会堂里募来四千名精壮信徒,配合色雷斯、马其顿原本蛰伏的保罗派、鲍格米勒派的人员,临时加强这三个新区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