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科举考试!
2015-05-02 作者: 寞冬雪夜
第24章 科举考试!
关兴下马谢恩,刘禅给扶了起来,诸葛亮终于还是走了,刘禅又要独自扛着这么大一个国家了,远远目送他们消失,刘禅这才打马回成都。
诸葛亮走的时候,刘禅留了个心眼,把马谡留下来了,免得去了被诸葛亮斩了,不过既然这样,那第一次北伐会不会变的和原来不一样,这个也难说,反正诸葛亮到了之后,还要等一年,才会动手,到时候再说吧。
而且刘禅知道,诸葛亮的北伐,不是为了攻城掠地,而是为了消灭魏国的主力部队。说句实在的话,魏国现在的主力部队,就算放在当时的整个世界上,都能横扫亚欧大陆。
这么强悍战斗力的一支部队,不把他们消灭了,就算攻下了城,也没有用。而刘禅更是给诸葛亮出了一个损招,一旦攻下来,就威逼利诱那些地方百姓迁徙。
而日后诸葛亮也确实这么做的,结果一次北伐,就迁走十万户人口,气得曹睿大骂诸葛亮。而后为了防止诸葛亮强迫百姓迁徙,曹丕几乎把边境变成了专门屯兵的地方,只有当兵的,没有百姓。
诸葛亮走后,各地不时传来有官员死亡的消息,都是因为年纪大了,要么病死,要么老死,有些官员甚至已经不能处理政务了。
刘禅想着,让那些官员回家养老,所以需要一批新的人才,其实蜀汉的朝廷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这些人,都是刘备的老部下,刘焉、刘璋的老部下,还有一些蜀中的门阀世家。
所以刘禅决定进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并且把这个消息发文昭告天下,让所有志之士,准备准备进行科举考试。
很多人得到这个消息,都觉得是假的。刘禅也告诉大家,这次一共只录取两百名官员,但凡科举考中的,都将会被分派到各地任职,一些才能突出的,可以留在京城。
另外还说到,那些没考中的,但是在开始的院试、乡试、会试中成绩优异的,也有机会当官,并且给这些学子们,分了等级,凡是过了院试之后的,同意称为秀才。刘禅也懒得避光武帝的讳了,就叫秀才。
乡试之后叫举人,会试之后叫贡士,而殿试之后就是进士,如果中了进士绝对可以做官,但是只要你是个举人,也就可以做官了。
另外刘禅让那些想参加考试的,必须登记造册,记录下名字,需要报名才行的。结果这消息一出,很多人都不相信。
不相信也就罢了,他们也不想去试试,但是很多平民百姓,都想去试试,包括一些商人世家的弟子,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了。
本来刘禅以为会有很多人报名,结果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全国报上来的考生数量,只有不到两万人,而且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
刘禅听到董允上报的消息,气的大骂,不过蒋琬在一旁安慰道:“陛下,这是第一次,很多人都不相信,只要第一次能行,后面就不怕没有人,甚至可以吸引魏吴两国的人才,他们这两个国家,人口比我们的多,但是选拔的制度,却一直没有改变。就算他们想要改变,也不敢像我们这样,所以短期之内,我们应该可以吸引不少人才。”
刘禅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所以接着说道:“那行!虽然人少,我也要大办,让不仅要让蜀中的学子知道,也要让整个天下的人知道,我们大汉唯才是举,只要你有才能,就可以来当官!不管出身!”
虽然人少,可是刘禅来真的,拿出二十一世纪的广告手段,到处发小广告,告诉人家自己要举行科举考试,初试,也就是院试,在今年夏天举行,甚至还让商人把消息,传到了吴国和魏国的境内。
然后眼看到了夏天,报名的人也多了起来。然后第一场考试由下面各州县来决定考题,凡是考试通过的将有机会,进行下一场的乡试,乡试的考题由郡学决定。会试的考题自然就由朝廷决定了,殿试就是刘禅自己决定。
当然了这其中发生了舞弊的现象,刘禅做的手法也很残忍,但凡考试舞弊的,全部杀头。有人上书说这样有点过了,刘禅冷冷地回道:“如果这样的人,将来当了官,定然是上面糊弄长官,下面鱼肉百姓,这种人将来肯定是祸国殃民的,肯定不能留,再说了,科举考试,是关系到整个大汉未来命运的重要事情,如果第一次科举,就出现这种问题,将来大汉只有灭国的下场!”
大家也被刘禅吓住了,不敢再说了。因为刘禅前面的杀鸡儆猴,后面的乡试,基本上就没有作弊的了,就算有,刘禅也不知道。然后是会试,会试的出题,是刘禅找到几个蜀中的大儒出的题,这些人开始都对当官不屑一顾。
可是刘禅后来大办学堂,到处聘请文人雅士,给学生们讲课,甚至有时候还亲自去请这些人,这些人发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才出来了,而且还当了官。虽然当的官不大,但是除了教书之外,其他事情,也不用他们管,工资还好,还享受当官的待遇,自然很是欢喜。
大儒们出的题目倒是中规中矩,兴邦、兴国,就这两个词。结果一场考试下来,这些大儒们又开始忙着阅卷,最终录取了差不多一千人。
刘禅说了这此考试将会录取两百人,其实在骗人,哪里有两百人,因为被门阀世家分区三分之一,其实只有一百二十四人的名额。
所以一千多人里录取一百二十四个人,也算一比十了。这一千多人,被刘禅安排在国子监进行考试,最终的考题是刘禅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