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商议之后,决定把这个“先行一步”的任务放在原子能所进行,核武器研究院重点突破原子弹。刘杰正式委托钱三强:“这事由你直接领导,可以不告诉所党委。”
回到所里,经过两天深思熟虑,钱三强选定了一个“带头人”黄祖洽。1948年钱三强还在清华大学时,黄祖洽原是他的研究生,由于他社会活动多,忙不过来,便委托彭桓武代为指导。1950年,黄祖洽一毕业就被钱三强要到当时的近代物理所工作。苏联专家撤走后,黄祖洽已经参与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工作,但没有正式调入核武器研究院。
12月下旬的一天,钱三强把黄祖洽叫到自己办公室,告诉他:“为了早日掌握氢弹理论和技术,我们要组织一个研究小组,先行一步探索氢弹。你原来带的那个组叫47组,现在改叫470组,仍由你负责,进行轻核理论研究。”这个决定让黄祖洽大为惊诧,也有些迷茫:原子弹还没谱呢,氢弹比原子弹不知复杂多少倍,自己能行吗?但他没有说什么,默默领受了任务。钱三强又交待他:“工作要特别注意保密。”
不久,在苏联杜布纳联合研究所的一批人回国,钱三强立即把何作庥调到黄祖洽的470组。何作庥随即成为骨干成员。
到这时,钱三强觉得力量还是不够,他又把目光瞄上了所里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于敏。
于敏没有出国留过学,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读完硕士后,进入近代物理所工作。他个人能力,勿庸置疑,钱三强器重他,说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很少称赞别人的彭桓武都赞扬他,说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日本著名核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率日本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与于敏多有接触,回国后发表的文章中称他为“国产土专家一号”。丹麦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和他接触后,也称赞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在历次****中屡屡受到冲击,所里数次开会批判他,他的“罪状”主要有“知识私有”、“梦想一举成名”,以及“走白专道路”等等,一言一蔽之,他是个“只专不红”的人,为此,他得了个“老运动员”的称号。
重用于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所里不少领导对于敏有看法,钱三强不赞成这样对待于敏,但那个年代,政治高于一切,于敏一直没被派去参与原子弹研制,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上对他不放心。钱三强对此十分无奈。他越是欣赏于敏,党委越是决定让他主持对于敏的批判,这让他很为难。不久前,所党委又点名批评于敏,在这种情况下让于敏搞氢弹,钱三强顶住了很大的压力。
1961年1月12日,于敏被叫到钱三强的办公室进行密谈。当钱三强说出让他参加氢弹预先研究这个决定时,他愣了。多年以后他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时,说道:感到非常突然,头脑有点儿发蒙。研制氢弹是国家绝密级的工作,组织上会让受到批判的“老运动员”去参加这种核心机密的工作吗?一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我很快明白过来,知道是真的要去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后,一下子掂出了这个决定的分量,心中又非常矛盾。
钱三强看出了于敏的矛盾心情,当即说:“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我相信你一定能干好!”于敏感到心头一热,郑重地点了点头。
轻核理论组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参与者先从理论上攻克氢弹的原理,这是氢弹研制的第一步。后来中国氢弹的研制速度令世界称奇,1970年10月19日,美国作家斯诺曾当面问周恩来:“为什么工业相对落后的中国,试验氢弹的速度要比美国和法国快一倍?”周恩来当时也不清楚真实的原因,只从苏联撕毁合同撤专家逼中国自己搞这方面做出了解释,真正的原因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为人知晓。
钱三强和刘杰的这一步妙棋,是中国氢弹研制速度超快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