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第593章 开疆辟土(2 / 2)

元607年,隋炀帝北巡至突厥启民可汗大营,遇到高句丽使者。炀帝以高丽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汉、晋时皆为所辖的郡县,命使者转告高丽国王高元速来朝见,不然将率大军巡游高丽国土。高句丽王闻报甚为恐惧,一直未前来。结果611年(大业七年),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由此对高丽的战争全面爆!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婴阳王“元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高句丽婴阳王侵犯辽西,《三国史记》也有记载:“婴阳王九年,王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侵辽西”。当时高丽王非但如此,而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

高句丽侵略辽西,直接带来隋边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职贡”,则影响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对于这些,隋中央政权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应措施,于是“命将讨之”。

隋炀帝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并没有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到了大业七年,新罗真平王三十三年,真平王“遣使入隋,奉表请师”,隋“许之”。

第二年才正式出兵征高句丽。隋征高句丽,不仅是高句丽对隋不臣,也是新罗请隋出兵所致。

第一次(612年)

先期准备

604年,隋炀帝登基后,大修运河,将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与经济达的南方连接起来。

这使得跨地区大规模运送军队成为可能。大业七年二月,隋炀帝以高句丽本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隋炀帝开始募集军队。募集的军队被集中在涿郡。八年正月,应征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据说共一百一十万人,号称两百万,隋炀帝将其分为左、右十二路大军。初三,第1军出,以后每日一军,前后相距40里,经过40天才出完毕。各军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960里,炀帝的御营最后出,又连绵80里,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辽东之战

598年的战争,高句丽得到一些缓冲地域。由于这些地域不适于和隋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进行面对面的交锋,高句丽婴阳王将军队撤到辽水一带。天时地利,那年,辽河水比往常提前好久就开始解冻了。当隋世祖到达的时候,辽河水已全部融化。隋世祖毫不气馁,下令在辽河上修建了3座桥梁。不过隋世祖所修的桥还没修到对岸,高句丽就对隋军动了进攻,并有效地击退了隋世祖的第一次进攻。不过最终将桥修好,隋军过桥包围了辽东城。

开战前,隋世祖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隋世祖,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隋世祖没拿下辽东城。于是,隋世祖感到需要改变策略。

平壤之战

隋世祖的新战略是在同高句丽在辽东周旋的同时,派海陆军攻打高句丽的都平壤。30多万陆军和20万海军构成的先遣队就这样出了。

海战

隋的海军先于陆军到达了大同江。现隋的陆军没有到达,婴阳王派出了一小批军队与入侵的隋朝军队交战。简短的交锋后,高句丽的军队假装被击败并向城里撤退。隋朝军队将领以为立功的大好时机已到来,带领10万军队开始攻平壤。

当隋朝军队来到平壤的外围城堡时,现大门敞开,墙上也无人把守。进入城堡后,现地上放着钱财和武器。为了谨慎起见,隋朝军队将领下令禁止掠夺。当隋朝军队来到一个寺庙后,遭到了高句丽的伏击。不过高句丽的军队并没有取胜,然后就撤逃了。这次隋朝军队将领真的以为高句丽不行了,于是开始掠夺外围城堡。

正当隋朝军队掠夺之时,一支由几千人组成的高句丽先遣部队对隋朝军队进行了伏击。毫无防备的隋朝军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并开始向海边撤退。据说10万隋朝军队仅有几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单独行动失败后,隋朝军队的将领决定还是等隋朝部队的陆军到达后再围攻平壤。

陆上的进攻

然而,隋世祖派出的陆军在路上也出了问题。在隋国内行军,隋军后勤很有保障。但一旦进入高句丽的国土,隋朝军队的后勤供应就会遭到高句丽的伏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世祖下令每个士兵都要自己携带食物。不过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负担。许多士兵为了减负,扔下所带的食物。等隋朝军队到达鸭绿江后,物资已严重缺乏。

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青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筑堤坝蓄水。当隋朝军队到达清川江时,江水很浅。于是隋朝军队便涉水过江。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数千隋朝军队被淹死。乙支文德随后率领高句丽军队向入侵的隋朝军队动了猛烈的进攻。据说隋炀帝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

第二次(613年)

隋大业九年(613年),隋世祖再次对高句丽动进攻。这次又无功而返。在隋世祖亲征高句丽之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谋反。担心两面受敌,隋世祖被迫撤退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

第三次(614年)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世祖于大业十年(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世祖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世祖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世祖。隋世祖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隋炀帝对高句丽动战争,连续三年的征战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隋世祖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618年为宇文化及和后来的王世充占据;619年隋朝灭亡。不过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645年—668年八月,在唐朝的征伐,和最终联合新罗军队的征伐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这次战争之后隋朝由强盛转而衰退,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下最终走向了灭亡。而高丽此后更加的放肆,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只是到了唐朝之后,又导致了唐太宗对高丽的战争,由于唐朝的强大才最终灭亡,可是由此却产生了另一个国家的崛起--新罗,也就是今天韩国的祖先。而朝鲜半岛似乎也成了中国胜衰的一个缩影!

战争就是如此的让人敬畏,所以孙子在其兵法中的第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其后人另一个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也说“恶战,王者之器”!只有真正懂得战争真谛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贵,也只有珍惜和平的人才懂得怎么去面对战争!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那么就没有打不胜的战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