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已丑(初一),郅都来到了太原。 更新最快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座城市。
第一次,是马邑之战后,他受命来此主持战后的善后。
第二次是高阙之战,他从太原出,前往河阴。
而这一次抵达太原,郅都看到了很多与过去不一样的东西。
太原城变得更热闹了,市面上也更繁荣了。
尤其是现在,太原城内外,都挤满了来收购粮食的商人。
“这太原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收购粮食的商人?”郅都很好奇,于是就问了一句来迎接他的太原令张垣。
“回禀君上,这些商人都是收了粮食,卖去龙城的……”张垣是郅都的旧部,曾经担任过棘门军校尉,河阴之战,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和一个手掌,不得不退役。
若在过去,像张垣这样在战场上负伤残疾的军官,基本上只能拿着国家的抚恤回家种田了。
但如今,因为军方势力不断膨胀和军人地位不断提高的缘故,所以,他尽管受伤残疾被迫退役,但却可以出任官员。
从棘门军校尉转任太原令,在秩比和地位上算是平调。
但话语权却不一样了。
太原令是太原郡的四号人物,仅在郡守、郡尉和郡丞之下。
他还有着军方背景和靠山,谁也不敢小瞧他。
故此,在太原令任上,他得以做很多事情。
包括推动建设太原-萧关的轨道马车工程以及重新拓宽直道。
“卖去龙城?”郅都听了,心里若有所思,他知道,最近几个月,天下的商贾,都组队前往龙城。
坊间传闻,这些人都赚死了。
甚至有人一夜暴富。
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粮食,幕南各部,吃的了这么多吗?
以他双眼所见,这太原城之中的商人,每天都会收购数万石的粮食,运往龙城。
这还只是一个太原!
在晋阳、狐奴、云中等城市,恐怕类似的情况,也都在上演吧?
这样想着,郅都就问道:“今年太原丰收,据说亩产粟米达到了三石……”
“是的,君上……”张垣依然如同当年在郅都麾下一般,毕恭毕敬的答道:“今年太原郡各地的粟米都是大丰收,亩产最多的达到了四石半之多!”
这是受益于战争胜利的红利!
自高阙之战后,汉军俘虏了数十万的战俘、奴隶。
虽然其中大半都被送去了内陆,但依然有数万人留在代北地区,这些战俘,每日辛勤的劳作,建设种种水利设施。
加之,高阙之战后,天子下诏诏免了代北各郡的田税、徭役。
这使得百姓得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诸自己的生产生活。
兼之法家势力开始全面影响代北各地的官僚系统,许多地方官员,干脆就是法家的官员。
而法家的官员,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刷政绩。
当今天下,最好的刷政绩方式,莫过于兴修水利,建设道路。
有了免费劳动力,还有了足够的组织动员能力,加上百姓本身就乐意修建水利设施。
于是,从去年开始,代国、上郡、陇右和云中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
仅仅是太原一地,去年兴修的水利渠道总长就超过了一百里。
水利设施一完善,都不需要怎么去推广技术,粟米产量和小麦产量,立刻就蹭蹭蹭的狂涨。
以张垣所知,这太原的涨幅,在代北各郡之中其实是最低的。
最高的是上郡!
上郡今年的粟米平均亩产据说已经接近了两石半!
整整增加了一石!
让人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粮食产量的狂涨,既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
像是去年,单单是为了收购农民手里多余的粮食,太原郡就几乎将自己手里全部的钱都砸了进去了。
郡守为了省钱,据说连郡守衙门的蜡烛也不敢多点。
即使如此,太原郡的财政也几乎破产,去年秋收后,太原郡给官员放俸禄,直接的是粟米。
没办法,粮食太多而官府的钱太少。
假如官府不去平抑粮价,使粮价暴跌,那搞不好,谷贱伤农的事情就会出现。
若是过去,官老爷们大约不会管泥腿子们的死活。
谷贱伤农就谷贱伤农呗。
正好搞死一批自耕农,与商贾地主一起好好吃一顿盛宴。
但在如今,却没有官员敢坐视这种事情生了。
至少在代北,没有人敢这么玩。
因为大家都不想死……
今日的代北各郡,地方基层县乡亭里,几乎都有完备的基层民兵组织。
云中和上郡的某些地区,甚至每一个乡都建设有一个基本的武库。
武库之中,塞满了大量武器装备。
随时随地都可以拉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
至于百姓的家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着刀剑弓弩,年轻人人人都是弓马熟练。
惹毛了他们?
分分钟都可以来一次章丘之变,杀进太原城,把贪官污吏抓起来送去长安。
一旦出了这样的篓子,从过去的经来看,长安天子和九卿们,大约也是只会鼓励百姓和奖励百姓。
某些学派,譬如思孟、重民之类的学派,说不定还会跳起来鼓掌。
在人民获得了他们的枪杆子后,官僚们不得不认怂。
所以,太原的诸公们,也就不得不去做事情,防止出现一个章丘之变。
回想起此事,张垣也是感慨万千,在心里更加认同了当初天子所说的‘圣人制五兵,非以相害,乃以禁暴诛邪而已’。
今天果然如此,百姓手里的刀枪弓弩,让官僚们不得不投鼠忌器,不得不去做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不过呢,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开春的时候,太原郡的上下官吏,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因为,去年为了维稳,太原郡几乎花掉了自己府库的最后一个铜板。
各地官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根本没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