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节 一大波艺人正在签约(2 / 2)

大娱乐家 高大的豆丁 3198 字 2022-08-25

确实,单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这些艺人们的到来并不值得李景元如此开心。但是,事情却并不能单从这一面来看,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况又完全不同了。

这还要从k.公司的性质说起。

或许还有人记得,李景元创办k.公司之初,最大的动机其实并不是为了让这个经济公司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而是为了让那些在演艺圈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人,以及那一部分收入不多却又抱着理想不肯放弃的‘努力派’艺人们得到一些照顾而建立的。

因为有着这样的初衷,所以k.公司里的一些规则就和其他为了营收而建立的经纪公司多少有些不同。

普通的艺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演艺事业。而k.公司里的艺人们,除了在演艺事业上获得的收入之外,还可以把积蓄拿出来交给公司,然后由公司方面统一调动,在李景元名下专业投资公司的指导下来进行投资,进而获得一笔来自演艺事业之外的额外收入。事实上,那些在演艺事业上混的并不算好,但是又不想要放弃这一行的底层艺人们,大多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公司里得到了一笔收入,这才保证了自己在混演艺圈的同时不至于被饿死。

生活无忧,所以k.公司里的艺人们就少了一种不得不出名的迫切感,所以他们才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磨练自己,而不是在自身实力还不够出色的前提下,冒然的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争取机会。

或许也正是这种态度,让外界的艺人们对k.公司产生了一种‘没有上进心’的错觉。于是,这就导致了一种状况——自从公司成立以来,固然签下了不少艺人,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二三线的,要么就是张东健这样的已经不需要和其他人竞争的超级大牌,至于中间的那一档竞争意识最为强烈的一线艺人,却是没有多少。

总的来看,k.公司目前在圈子里就是处在了一种‘旗下艺人虽然很多,但是公司的地位却并不高’的尴尬状态。单论影响力,不仅远远比不上领头羊私dushq,甚至较之树艺人等公司也略有不如。

在这样的前提下,车太贤自己,还有他介绍过来的这一波一线艺人,如果真的能够全都签进公司的话,对公司本身的结构和实力来说,绝对可以算是一个极大的补充。而公司在圈子里的地位,也会因为这些一线艺人的到来。进而提高一大截。

之前的几年可以算是‘积累’的过程,而车太贤等人的加入,就可以看做是‘爆’的契机了。

虽然并不在意k.公司能够为自己带来多少收入。但这间公司终究是自己的孩子,李景元当然想要看到它展的更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期待,所以他才会因为车太贤说出来的消息而如此的欣喜。

当然,开心归开心,李景元并没有因为兴奋就忘记原则。车太贤所介绍的这些人之中,固然有一部人要么是合约到期要么是自己开办了工作室进而有着足够的自主权,但也还有一部分人的合约还没有到期。虽然他们都表示了想要转签到k.公司的意愿。但是在接受那些合同还没有到期的艺人时,李景元以及k.公司就还是要小心一些,免得因为签进这些艺人而在圈子里留下‘不顾规则挖墙角’的坏名声。

总而言之。就是不能急。

而事实上,k.公司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接手这一波艺人,满打满算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最先办理好签约手续的人是张瑞希。之前,她并没有签在任何一家经纪公司旗下。而是自己给自己办了一间工作室来处理各种事务。对她来说。只要关掉工作室,就可以带着人直接并入k.。因为程序上十分的便捷,而她本人又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所以她就成了这一波人之中最先签约的那个。

之后是全智贤。虽然和私dushq公司的合约还没有到期,不过因为‘电话监听事件’,私dushq公司一方很是理亏,于是,在全智贤的抗议之下。私dushq公司就只好尽快的和她办理了解约手续。这一过程虽然比张瑞希解散自己的工作室要慢了一点点,但相对来说也还是挺干脆的。

再往后。则是申敏儿、朴敏英、车太贤三人。他们几个能够这么快办理好解约手续,理由和全智贤差不多。只不过因为他们三个都不是‘电话监听事件’的当事人,所以私dushq公司在同意他们解约的时候,就并没有显得太过弱势——除了车太贤的合约最近一段时间就要到期,实在是不好给他设置什么障碍,针对申敏儿和朴敏英的解约,私dushq公司方面还是提出了一定金额的解约金。

私dushq提出的解约金有些多,不论是申敏儿和朴敏英,还是接手两人的k.,都不可能同意这样的金额。所以,三方之间就不得不进行了几次协商,针对解约金的额度谈判了几次。碍于不占理,私dushq在谈判的时候并没有太过坚持,所以整个过程就还算是比较顺利,大概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同样是解约谈判,金宣儿、全慧彬、河正宇、韩惠珍、金承佑等人所花费的时间就比申敏儿和朴敏英又多了不少。毕竟他们所属的公司并没有如同私dushq那样干出‘监听旗下艺人电话内容’的丑事来,所以单论解约一事来说,还是提出跳槽的这几个艺人不占理。

经纪公司就算是愿意接受‘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而对他们放行,但因为是艺人不占理,所以经纪公司就必然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进而提出更加高额的解约金。

金额更高,而且因为是艺人不占理,艺人原属经纪公司一方的态度在谈判时也会更为坚决,这样一来,还价的过程也就会拖得更长。事实上,要不是李洙英的努力,三个月之内能不能把这些人的合约都拿下来还是两说呢。

排在这一波签约潮最后的是金秀路。倒不是因为他的合约处理起来更麻烦,事实上正好相反,他的合约如同车太贤一样就是几个月之后到期,而他又不像车太贤那样需要为了给全智贤壮声势而陪同她一起解约,于是,他在签约一事上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等了三个月,直到和私dushq的合约自然到期,这才以自由人的身份签进了k.公司。

这一波签约潮持续了三个月,确实是麻烦了一些。但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持续了三个月,所以k.公司就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别的不说,光是隔三差五的开上一次新闻布会,宣布签进一名新的一线艺人,把大新闻当成大白菜一样往外扔的套路,就已经足够让k.公司成为记者眼中的香饽饽了。也正是因为记者们隔三差五的连续报道了三个月,于是,这段时间内经常见诸于各大新闻版面的k.公司,在普通民众那里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知名度。

而当民众开始对k.公司感兴趣,开始寻找这家公司的相关消息之后,在某一天,k.公司的主站上就放出了一条大版面的消息,突然就把这些民众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