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观战者的忐忑目光中,卡尔森特上校为巴斯顿军校抽出了“上上签”:他们精心准备的两个战役沙盘——上一场战争中期的洛尔斯特战役和半个多世纪前的瓦尔莱登湖之战,分别成为了第一和第三局兵棋推演的战术模板,诺曼帝国皇家陆军学院制作的克伦毕斯战役被抽在了第二局——相对于他们准备的另一个战役沙盘,这场诺曼军队防御、阿尔斯特-威塞克斯联军进攻的战役,知名度无疑要高出很多。
抽签结束后,魏斯环顾四周,现无论是己方的官员还是团队的同伴,紧绷的表情都缓和了不少。
如果军事战术技能交流胜出,不管是3比0还是2比1,对外都能宣称双方学员在两个大项的面对面交流中平分秋色。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最为理想的。
可是,对面那些诺曼学员,在抽签结果出来之后,却没有流露出明显的负面情绪。
他们看起来依然是那样的从容稳重。
这种从容,很快在双方第一局的较量中显现威力……
象征性地征询了魏斯的意见后,穆斯德根以既定的战术方案执棋。
洛尔斯特战役,是阿尔斯特自由联邦军兵力占优却以失利告终的最后一场战役,之后随着威塞克斯军队由守转攻,迫使诺曼军队的左翼军团后撤,联军逐渐扭转了战争初期的颓势,继而攻入了诺曼帝国境内,迫使其统治者签署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正因为在洛尔斯特战役中,联邦军是在五比三的兵力优势下落败,这场战役成为了联邦军事学者、军史学家以及各个军事院校着重研究的对象,他们总结出了联邦军队赢得洛尔斯特战役的多种路线方式,刊印出版了好几本以这场战役为蓝本的书籍,而时任联邦军参战部队指挥官的蒂姆-华伦兹上将,直至去世都背负着“糊涂将军”、“软蛋将军”等恶名。
兵棋推演第一局,握有选边决定权的诺曼学员,有些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这场战役中处于相对劣势的红方,这让穆斯德根放心大胆地执行他的第一预案:战役伊始,他在洛尔斯特城下布设三道防线阻击敌军主力部队,同时派出两个精锐兵团和三分之二的飞行舰队在敌军最为薄弱的左翼动进攻,这是军事研究人员公认的制胜捷径。因为对方若抽调地面部队加强左翼,中路的攻势将被削弱到无法夺取洛尔斯特城的地步,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联邦军在洛尔斯特城周边集结的部队数量越多,投入作战的飞行战舰数量也将持续增加,最终以洛尔斯特城为支点提前起战略反攻。对方如果不抽掉地面部队增援左翼,仅靠飞行舰队进行策应,那么联邦军只需要在这一翼坚定不移地采取攻势,就能够在5-6天内突破敌方左翼战线,这时即便对方主力部队攻占洛尔斯特,联邦军也可以用一个镰刀式的大包抄,或切断诺曼军队的后路,或迫使诺曼军队放弃洛尔斯特全线撤退。
集众多军事专家智慧得出的作战策略,经穆斯德根及其同伴们多次演练,似乎已经达到了万无一失的地步。预先准备之时,魏斯几次从对手的角度推演棋局,都没有找出出奇制胜的法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诺曼学员无计可施。他们见招拆招,一面让左翼部队且战且退,顺势将主力部队的侧翼暴露给了蓝方,一面从右翼调出四个精锐战斗师,连同预备部队一并投入中路,摆出抢攻洛尔斯特城的表象,却突然对攻击其左翼的蓝方部队展开猛烈的两面夹攻,辅以空中强击、敌后空降,以一场近乎自杀式的狂攻瓦解了蓝方志在必得的“边路反击”,战局骤变。红方两翼齐飞,很快对洛尔斯特城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接下来又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消耗战,结果竟然是红方以所剩无几的兵力成功夺取洛尔斯特城!
当卡尔森特上校代表裁判组艰难宣读这一局兵棋推演的结果时,穆斯德根呆若木鸡,满心纠结的团队成员们也如同一群斗败了的公鸡,纵有百般不甘,却只能低着头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身为巴斯顿军校兵棋推演团队的一员,魏斯出神地看着沙盘上的残局。在他看来,作为蓝方执棋者,穆斯德根在当前的情势下采取进击策略是符合逻辑的,而且在战术推演的各个环节上,其抉择既没有偏离预定方略,也没有丢弃同伴们的建议,更没有出现人为的失误。刚刚若是让自己担任执棋者,布局走棋也是大同小异,结果恐怕依然是输。
一番思虑过后,魏斯抬起头,看着诺曼学员们平静而从容地等待着下一局兵棋推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真是一群可怕的对手!他们,难道就没有弱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