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小鬼子的坦克或者装甲车?
就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的问题,张青山等人在战前就专门请教过爆破专家们,并在随后的全团动员大会上(连及连以上干部参加)专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无论是小鬼子的坦克还是装甲车,都习惯于跟步兵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来进攻。
而我军没有专门对付坦克或装甲车的武器,就只能靠集束*或者*包——当然,还有*,只是*非常少了,几乎可以不计。
对付小鬼子的坦克或装甲车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
一,结合周围的环境,利用坦克庞大的身躯不好转弯之类的缺点,将其引入巷子中,再集中火力将其炸毁。
二,利用环境,如高楼的墙面,趁坦克和小鬼子步兵走到墙面时将墙面炸毁,主要目的是消灭小鬼子步兵,然后坦克就如同没了牙的老虎,可从其背后偷袭,将其炸毁。
三,这一点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或者面对的,但是,当情况确实无法扭转,而你必须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就是你想跟小鬼子坦克或者装甲车同归于尽的时候,请一定要记住,不要抱着*包冲过去,因为你绝对冲不到坦克身边,就被其周边的小鬼子步兵给打死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二楼,不管是你抱着*包跳楼,还是投*包,都一定要注意引线燃烧的时间:投掷*包或者集束*的时候,一定要投到坦克前面,这样才能留给引线燃烧的时间,否则,坦克过去了,*包再爆炸的话,没什么用了……当然,这种同归于尽谁都不想面对,可问题是,战场上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很多,所以,这一点也要考虑进去。
当然,还有别的办法,但都算是比较少见,就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战士们表面上都认为第一种情况最好,第二种情况适合大家配合,都很不错,至于第三种情况,则被大家不屑。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的死去。
可让干部们没想到的是,战士们一转身,私下里,大家居然都约定,一旦到了要拉小鬼子垫背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尽量啦小鬼子的坦克或者装甲车垫背,好为别的兄弟们争取活下来的机会。甚至,大家私下里约定,如果谁真的是跟小鬼子坦克或者装甲车同归于尽,不管是不是真的炸毁了小鬼子的坦克和装甲车,那么,等这一仗结束后,只要活下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牺牲者的兄弟,牺牲者的父母就是大家的父母,大家一定会将其接到身边养老送终。
而在领取武器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多分给自己一些*或者*包,可因为要求的人数太多,突击团的储备有限,无法全员满足,为此还生过不少争执。最终,大家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每一个班最少有一个*包和一个集束*,或者是多拿点*来抵消*包。而有些单独行动的小队,如薛宏桂所带领的一班,除了本身没人携带五颗*外,另外还携带了整整一箱*。而这一箱*中,有一半是其用两个*包跟别的班换来的,就这,对方还是考虑薛宏桂的面子和他们班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才勉强同意。
面对大家如此私下里相互鼓舞打气,以一种决一死战的气势面对小鬼子,张青山等突击团主要领导听到这些消息,大家既感动又无奈:感动的是大家的决死之心的勇气,无奈的是相对于小鬼子来说,突击团的武器装备还是太落后,才会有这种拿生命去弥补武器差距的事情……而对于这件事的本身,胡英泽本来是想再次召开大会,就这件事做出专门的指示,要求大家不要有这种不活就死的想法,而应该多向未来看。可是,因为张青山和田国忠都觉得这种士气可大用,最少也要等打完这一仗之后再说为理由,二比一,胡英泽只得作罢。随后,大家也都默许了这样的存在。
就战争而言,任何事情本身都是为战争服务,包括士气。
而正是因为突击团有了这种你死我活,决死一战的勇气,才会打出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战绩,才会硬生生地把数倍于己的小鬼子,硬生生地拖在了三桥县城,而使得小鬼子无法按其事先的战略部署来进行。仅从这一点上来说,突击团真的非常了不起了。不仅是政工干部的思想工作了不起,战士们更了不起。
“好了,大家休息的差不多了,该出了。”休息了五、六分钟后,薛宏桂站起来拍拍屁股对大家说:“都检查一下弹药,尤其是*,可别到关键时刻没有子弹,那可就完蛋逑了。”
虽然都是老兵,都明白这一点的重要性,都会很主动的检查,可是薛宏桂觉得,作为班长,这点必须要不厌其烦的提。用连长的话说,不怕提一千次一万次,就怕关键时刻漏掉一次,那可能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和教训了。
对于这话,大家都习以为常,有的甚至还笑着拍了怕枪,表示自己早就检查过了。
倒是秦峰,很服从命令,认认真真地检查自己的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