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可信!”
宁远城城北一家酒楼的雅座里,传出了声若洪钟的嚷嚷声,声音大得连楼下都听得清清楚楚。
雅座门口伺候的小二哥不禁缩脖吐舌,谁呀,又惹祖军门飙了。
“军门,良玉实勘过战场,与那亲睹小吏之言一一验证,此运粮队以火铳及船载佛郎机炮击溃乱军,教人不能不信!”雅座中传出了左良玉的声音,让小二哥再次缩了缩脖子——原来是左都司,这位爷看起来温良敦厚,可前两天平乱时那等狠辣手段却让宁远人重新认识了他。
“昆山兄,非是俺祖某人质疑,却是你这说法太过荒谬,”雅座中,被左良玉尊称为军门的这位粗豪汉子把玩着一个酒盏笑道,“百五十人而抗数千乱兵,全胜之余尚能俘获数百?……天下如有此等强兵,置俺们辽镇于何地?……想必是那仓大使及小吏故意耸人听闻吧!”
他便是宁远乃至关外汉人耳熟能详的祖大寿祖复宇了,新鲜热辣刚刚出炉没几天的前锋总兵官——关宁军中最得袁督师信重的一员大将。
他家本就是宁远城大族,从他祖父祖仁到他父亲祖承训,从万历年间便在辽东军中出任高品武将,为他铺了好一条金光闪闪的仕途;刨开他祖家那数百精锐家丁不算,他本人亦是弓马娴熟、老于行伍,且有武艺更为高超的胞弟祖大乐、外甥吴三桂等人相助,宁远、宁锦两战着实立了不少功劳。这个前锋总兵官倒也是实至名归。
这次宁远兵变生时,他恰好带领宁远城好几位武将到山海关迎接袁督,是以错过了再次建功的机会。
回城之后,因着自己以及祖家亲友的营头也有士卒从贼。所以今天特意请平叛功的左良玉到这酒楼叙谈,了解详情。
当他听左良玉说到码头那一战,乃是从登州来的一支区区百余人的运粮队,便立下了保全仓库码头、重创乱兵并俘获数千的奇世大功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相信!
这和他的身份有关:身为辽东最大军头家族的领军者,他当然要竭力维护辽西将门的利益;如若事情真如左良玉所说。一支小小的运粮队便能把数千乱兵打得找不到北——更别说这些乱兵其实就是宁远兵——那朝廷一年数百万辽饷岂不是都打了水漂?他们关宁武将练出来的数万精兵,岂不是一群废物?
祖大寿其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这种实情在心中想想便可以了,实在不该当着左良玉这个外人说出来,只是刚才他心情激荡,一时不察罢了。
见他说漏了嘴。他身边的吴襄赶紧弥缝道,“昆山兄,复宇之意,非是你有意编造,而是你也被那等油滑小吏蒙蔽了……天下强兵,皆在我关宁诸营,除非鞑子亲至。否则哪有百余人击溃我宁远乱兵的道理?”吴襄生怕左良玉听不明白,把“鞑子”和“宁远乱兵”几个词咬得特别重,完了又意味深长地来了句,“昆山兄之楚营,可也是我宁远十三营之一,切不可信那等虚妄之言,灭自己威风啊!”
祖大寿正自悔失言,听吴襄帮自己弥缝。不由得感激地看了一眼自己这位白白胖胖的妹夫,心说果然是行商出身,话说的恁般滴水不漏、四面溜光。
左良玉也是聪明人,哪能听不出吴襄这么明显的暗示,当即沉吟道,“军门之意,良玉必不致误会……只是此次平乱的报告,良玉却已呈至袁督案头,只怕……”